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1 01:19

  本文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 肌理语汇 媒材 技法 探索


【摘要】: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一,经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在当今文化艺术多元化的语境下,当代工笔人物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在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表现语言层面的革新,其缘由主要是外部环境(如西方文化艺术的冲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影响与内部结构(如媒材、工具、审美观念、艺术精神)的变化。当代工笔画家摆脱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程式化表述的限制,广泛的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继承传统技法语言的同时,在汲取西方油画、水彩、水粉、丙烯、版画等绘画技法范畴中体现出开放性与包容性。当今国内的各大工笔画展中,丰富多样的肌理语汇的大量出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然而,艺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尤其是在缺乏理论指导而生发出多种创作实践困惑的状况之下,一部分作品并没有取得应有效果,显示出艺术家们带有一定共性的艺术思想的混乱。积极地分析、研究肌理语汇显得更具重要的探索意义,也许会给当下的艺术家们带来有益启示。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的多方面分析,试图研究出适用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一套独立化、体系化的肌理语汇系统,并在对其美学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内在的创作法则。当代工笔人物画在东方与西方的选择中,或是在“工”与“写”的把握中,应该有更大的探索范围;艺术家情愫的自由流露、运用多种技法包括绘画的肌理语汇,创作出反映时代面貌、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作品,有着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当代工笔人物画 肌理语汇 媒材 技法 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课题研究的来源背景7
  • 二、主要研究的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7-9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9
  • 四、课题研究现状9-13
  • 五、创新点13
  • 六、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肌理概述14-18
  • 1.1 肌理的含义14
  • 1.2 肌理的特征14
  • 1.3 肌理的分类14-18
  • 1.3.1 自然肌理14-15
  • 1.3.2 艺术肌理15-16
  • 1.3.3 笔墨肌理16-17
  • 1.3.4 非笔墨肌理17-18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绘画中肌理语汇的表现18-22
  • 2.1 笔墨肌理的表现18-19
  • 2.2 非笔墨肌理的表现19-22
  • 2.2.1 弹雪法19-20
  • 2.2.2 吹云法20
  • 2.2.3 墨池法20
  • 2.2.4 败墙张素法20
  • 2.2.5 泼墨法20
  • 2.2.6 沥粉贴金法20-22
  • 第三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产生的原因与运用现状分析22-26
  • 3.1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产生的原因22-25
  • 3.1.1 外部环境分析22
  • 3.1.2 内部结构分析22-25
  • 3.2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运用现状分析25-26
  • 第四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运用案例分析26-32
  • 4.1 真实的再造26-28
  • 4.1.1 何家英26-27
  • 4.1.2 李传真27-28
  • 4.2 意象的营造28-32
  • 4.2.1 唐勇力28-30
  • 4.2.2 陈子30-32
  • 第五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独立化、体系化的构建及美学价值研究32-48
  • 5.1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独立化、体系化的构建32-38
  • 5.1.1 具象肌理语汇的构建32-36
  • 5.1.2 意象肌理语汇的构建36-38
  • 5.2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的美学价值研究38-48
  • 5.2.1 肌理语汇的媒材固有之美38-41
  • 5.2.2 肌理语汇的绘制痕迹之美41-43
  • 5.2.3 肌理语汇的装饰趣味之美43-45
  • 5.2.4 肌理语汇的抒发情感之美45
  • 5.2.5 肌理语汇的文化内涵之美45-48
  • 第六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创新运用的意义、反思、探索48-60
  • 6.1 当代工笔人物画肌理语汇创新运用的意义48-50
  • 6.1.1 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媒材48
  • 6.1.2 弥补了传统工笔人物画色彩系统的缺失48-49
  • 6.1.3 充实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语汇体系49
  • 6.1.4 为艺术家个性风格的形成提供更多的可能49-50
  • 6.1.5 推动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促进了其多元化发展50
  • 6.2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运用的反思50-52
  • 6.2.1 媒材的滥用50-51
  • 6.2.2 肌理语汇运用的类型化趋渐严重51
  • 6.2.3 个性艺术语言缺失51-52
  • 6.2.4 审美品质的下滑52
  • 6.2.5 艺术格调不高52
  • 6.3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运用的技法探索52-56
  • 6.3.1 向中国水墨画、壁画、陶艺继承发展52-54
  • 6.3.2 向西方油画、水彩画、版画等借鉴融合54-56
  • 6.4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肌理语汇运用的法则探索56-60
  • 6.4.1 突出主体、弱化背景56
  • 6.4.2 追求个性、开创风格56-57
  • 6.4.3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57
  • 6.4.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57-58
  • 6.4.5 提高修养、格调高远58-60
  • 结语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展状况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洪新发;论肌理美是绘画作品的重要属性[J];新美术;2005年02期

2 孙静松;;论肌理表现对增强当代中国人物画形式美感的作用[J];艺术百家;2006年06期

3 何力;;肌理是中国画笔墨形式的新拓展[J];装饰;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津津;关于工笔画材料与制作技法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捍中;现代绘画肌理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570863.html

上一篇:钱选花鸟画研究  
下一篇:白晓军的作品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