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0:14

  本文关键词: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绘画语言 复调性 符号


【摘要】:在当代绘画艺术中,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大量的“复调性”特征,本文中重点讨论和研究的是抽象表现主义之后当代绘画中的“复调性”。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艺术与文化》这本书中提出“复调的”绘画,他是从音乐评论家的评论中受到启发,并做了相关概念阐述与分析。从美术史的上下文关系看,自19世纪下半期开始,经历了印象主义流派对绘画语言不断形式化的演进,可以看作是绘画语言里“复调性”的早期朦胧状态。新印象主义到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出现,绘画语言脱离客观物象。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时期,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完全形式化、抽象化的绘画语言的重复,“复调性”特征在抽象化的绘画语言中明显体现,这种由点、线等抽象符号的重复了成为二维平面的唯一表达。到了波普艺术之后,以工业化时代为背景,利用消费文化中产生的视觉资源,绘画作品中出现犹如机器生产复制般的明星形象、卡通形象、广告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日常化的形象在画面中以自我复制等方式,使画面中的“复调性”展现出来。之后的欧普艺术则用抽象符号的视错觉排列组合来展现“复调性”,制造出了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中国的当代绘画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在不同作品的绘画语言中也有着广泛的“复调性”。文章的第一章着重从“复调性”概念的来源,产生及发展变化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美术史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讨论,让我们对“复调性”的概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第二章,我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的不同呈现方式,在符号的相关定义下,以抽象符号和和具象符号的概念,通过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有着不同呈现方式的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对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进行一个我自己的梳理、归类划分,从而更具体的了解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第三章,则是对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视觉语言的艺术特征进行解析,找出“复调性”绘画语言中共通的一些美学特征,并结合不同当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相关的阐述,使我们总结出有着“复调性”绘画语言的作品中一些共性的因素。第四章,是我对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的一些思考。第一,有关“复调性”产生的原因。第二,是我对“复调性”在当代绘画和当代艺术中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由“复调性”引发一些我对当代绘画和当代艺术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后,结语对全文做了总结,希望丰富国内在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这一领域的专题研究有所小小的贡献。
【关键词】:当代绘画语言 复调性 符号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5
  • 1.研究背景9-11
  • 2.选题缘由11
  • 3.研究现状11-12
  • 4.研究方法及特色12-13
  • 5.研究意义13
  • 6.关键词界定13-15
  • 第1章 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溯源15-20
  • 1.1 “复调”概念的来源15-16
  • 1.2 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的发展与变化16-20
  • 第2章 当代绘画语言中“复调性”呈现的分类20-33
  • 2.1 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与符号20
  • 2.2 当代绘画语言中的“复调性”类型20-33
  • 2.2.1 抽象符号呈现出的“复调性”解析21-24
  • 2.2.2 具象符号呈现出的“复调性”解析24-30
  • 2.2.3 差异化的“复调性”补充30-33
  • 第3章 当代绘画中“复调性”视觉语言的解析33-36
  • 3.1 视觉压抑感33-34
  • 3.1.1 静默冷酷的视觉压抑感33
  • 3.1.2 躁动不安的视觉压抑感33-34
  • 3.2 行为体验感34
  • 3.3 视觉韵律感34-35
  • 3.4 视觉均衡感35-36
  • 第4章 对当代绘画中“复调性”的思考36-39
  • 4.1 “复调性”出现的原因36-37
  • 4.1.1 艺术自律下的演进36
  • 4.1.2 科技进步的影响36-37
  • 4.1.3 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体验37
  • 4.2 对“复调性”价值意义的思考37-39
  • 4.2.1 对当代绘画的影响37-38
  • 4.2.2 对当代艺术的影响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乡土情结与绘画特点的形成——关于对绘画语言的探索[J];内蒙古艺术;2002年02期

2 张海东;关于中国画绘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几点认识[J];文艺评论;2003年04期

3 杨朗;音乐中的绘画语言[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蒋熠;简析绘画语言[J];装饰;2005年06期

5 亢春光;;绘画语言的思考——关于绘画语言的纽带作用[J];电影评介;2007年07期

6 连学锋;韩壮;;绘画语言的探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薛青;李理;;论“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9期

8 关金国;;绘画语言发展浅谈[J];大舞台;2008年02期

9 朱晓敏;;绘画语言中情态、意态、语态文本的解读[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曹睿祯;;解读阿利卡的绘画语言特色[J];美术大观;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亚萌;沂蒙画派:用绘画语言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4年

2 韦德;用绘画语言展示优秀民族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杜牧野;漫谈绘画语言的创新[N];美术报;2007年

4 韩国榛;诗境的追寻[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 相对画派创始人 薛宣林;原始绘画语言符号及美术的分类[N];美术报;2006年

6 商报记者 丛晓燕;张波:编织的梦幻[N];北京商报;2010年

7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邓福星;现代都市的礼赞[N];美术报;2013年

8 韩墨;现代彩墨——传统绘画语言的拓展[N];美术报;2013年

9 孟佐民;呈现真实的自我[N];中国艺术报;2007年

10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张江舟;感谢阿本[N];美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超;浅析绘画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D];吉林大学;2014年

2 苏欣;叠加和并置—色彩精神化表达的一种方式[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许光彪;“肖像画”系列绘画语言表现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张一弛;画布上的暴力[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5 陆璐;论当代多元绘画语言中意象情感表达[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6 时鲁盼;解读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的绘画语言[D];郑州大学;2015年

7 吴雪琦;杜大恺新水墨绘画语言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张燕;丁绍光装饰性绘画语言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9 宋晴;论风景画中的笔触肌理[D];上海大学;2015年

10 胡宝鑫;谈我人物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2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42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