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永乐宫纯阳殿吕洞宾画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22:01

  本文关键词:永乐宫纯阳殿吕洞宾画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纯阳殿壁画 吕洞宾 全真教


【摘要】: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是现今仅存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全真教壁画,其中的三清殿壁画艺术价值之高世人公认,但与之相较的纯阳殿壁画,学界较少关注,相应的学术研究明显欠缺,因此本文拟以永乐宫纯阳殿吕洞宾画传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吕洞宾画传诸方面问题的探索,弥补学界相关研究的不足。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永乐宫的历史以及纯阳殿壁画情况,主要对纯阳殿壁画画面布局、作者、绘制时间、壁画内容与文献等问题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以纯阳殿吕洞宾画传中吕洞宾形象为核心,探索吕洞宾作为全真教祖师和道教神仙等多重身份在历史中的变化,通过文献和图像两方面的梳理与探讨,论述纯阳殿吕洞宾画传在吕洞宾历史形象的纵向演变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价值。第三部分对吕洞宾画传艺术形式进行探源,主要从佛传连环画传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两方面对其影响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通过追寻晋南地区长期奉道传统,分析元代全真教势力对纯阳殿修建、吕洞宾画传绘制方面的影响,阐述了纯阳殿出现如此大规模连环画传的原因,进而说明吕洞宾画传所具有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纯阳殿壁画 吕洞宾 全真教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8.6
【目录】:
  • 摘要13-14
  • Abstract14-15
  • 绪论15-28
  • 第一节、选题缘起15
  • 第二节、研究方法15-16
  • 第三节、学术史回顾16-28
  • 一、1950、60 年代学者对永乐宫的研究16-19
  • 二、1980年代以后至今专家学者对永乐宫的研究19-22
  • 三、对纯阳殿、重阳殿壁画的研究22-24
  • 四、有关吕洞宾的研究24-25
  • 五、纯阳殿中的吕洞宾相关研究25-28
  • 第一章、纯阳殿壁画情况简述28-49
  • 第一节、永乐宫的历史28-35
  • 第二节、以朱好古为首的画工班底35-42
  • 第三节、关于纯阳殿壁画的重绘问题42-44
  • 第四节、纯阳殿的吕洞宾画传44-49
  • 第二章、吕洞宾形象的演变49-99
  • 第一节、文献中的吕洞宾49-81
  • 一、宋人文献中的吕洞宾49-60
  • (一)从文人隐士到道教神仙50-55
  • (二)全真祖师形象的缘起55-56
  • (三)两个重要的地点——岳州与永乐56-60
  • 二、元以后文献中的吕洞宾——两种身份的并存60-81
  • (一)元杂剧对吕洞宾形象的塑造60-61
  • (二)作为神仙组合的吕洞宾——八仙的演变61-68
  • (三)纯阳殿壁画《八仙过海图》探源68-70
  • (四)八仙中具体人物与吕洞宾70-73
  • (五)钟离权与吕洞宾关系探究73-81
  • 第二节、图像中的吕洞宾81-98
  • 一、宋、元时期的吕洞宾图像83-87
  • 二、明、清时期的吕洞宾图像87-92
  • 三、从吕洞宾服饰细节变化看其形象的转变92-98
  • (一)头巾的演变——从华阳巾到纯阳巾92-94
  • (二)道服的变化94-95
  • (三)宝剑的内涵95-97
  • (四)葫芦的意义97-98
  • 第三节、小结98-99
  • 第三章、吕洞宾画传艺术形式探源99-132
  • 第一节、对佛传连环画传的借鉴99-128
  • 一、佛传故事画传艺术表现的缘起及流传101-105
  • 二、吕洞宾画传与佛传连环画传艺术形式比较105-119
  • 三、吕洞宾画传与佛传连环画传内涵表现比较119-128
  • 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128-132
  • 第四章、晋南地方奉道传统与吕洞宾画传132-149
  • 第一节、大家族对道教的信仰132-139
  • 第二节、久远的道教遗迹139-141
  • 第三节、全真教石窟——龙山石窟的营筑141-149
  • 第五章、纯阳殿吕洞宾画传与全真教势力的关系149-155
  • 第六章、总结155-157
  • 参考书目157-165
  • 附录部分165-251
  • 附录一、吕洞宾画传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对比165-199
  • 附录二、《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与《吕祖志》比对199-230
  • 附录三、永乐宫重要碑文辑录230-251
  • 图版251-254
  • 后记254-255


本文编号:652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52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