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清”在文人画中的审美意蕴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清”在文人画中的审美意蕴研究
【摘要】:“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并确立,然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儒两家哲学思想中就蕴含了尚清审美趣味的基本特质。经过不同时代的衍变、发展,“清”的美不仅成为古代文人普遍推崇的人生理想与审美理想,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本文首先清理和阐释了道家、儒家、禅宗和玄学思想中对“清”的认识,并简单概括了它在不同哲学思想中的美学内涵。接着分析了主要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中的以“清”为尚特质,发现“清”之美在文论、诗论、词论、乐论、书论和画论中的意蕴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浸润在其中的精神品格,也是体现于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一种价值追求。而文人画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形态,不仅将诗、书融入其中,而且更强调表达心性,可以说“清”的审美意蕴在文人画中表现地更加丰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人画之“清”的审美意蕴,笔者对文人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探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文人画的解读,并结合有关的画论著述,阐释了文人画中主题、题材等内容因素和组织结构、笔墨语言等形式因素与“清”这一审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出文人画中“清”的审美意蕴不仅包括文人画家清高拔俗的道德品质和清逸的精神,也包括他们对宇宙之本体“道”的探索,对诗意的追求和对有限的物象的超越。因此,文人画中“清”的审美意蕴往往作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生命的意味。文章的最后还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体悟和实现文人画中“清”美的具体要求,希望能够给予欣赏者和创作者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清” 文人画 审美意蕴 清淡 清逸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10
- 第一章 哲学思想中“清”的美学内涵10-13
- 1.1 道家、儒家、禅宗思想对“清”的认识10-11
- 1.2 魏晋玄学对审美之“清”形成的影响11-13
- 第二章 以“清”为尚在中国古代文艺学中的体现13-19
- 2.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的尚清观照13-15
- 2.2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批评中的尚清取向15-19
- 第三章 文人画中“清”的审美意蕴19-31
- 3.1 从题材内容看文人画中“清”的审美意蕴19-26
- 3.1.1 象征“清”品格的写意花鸟画19-21
- 3.1.2 营造“清”意境的水墨山水画21-25
- 3.1.3 推崇“清”精神的文人人物画25-26
- 3.2 从表现形式看文人画中“清”的审美意蕴26-31
- 3.2.1 构图中呈现的清空韵致26-28
- 3.2.2 笔墨中蕴含的清逸意趣28-31
- 第四章 如何体悟与实现文人画中的“清”美31-34
- 4.1 修心养性与淡泊名利31
- 4.2 超尘脱俗与丰富阅历31-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香;楚雄歇后语的修辞艺术及其审美意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彦哲;姜波;;《年月日》审美意蕴的多元阐释[J];名作欣赏;2007年05期
3 万志全;;梅娘水族小说的审美意蕴[J];名作欣赏;2008年08期
4 王文霞;;生命的“叠”韵——浅论《黑骏马》的多重审美意蕴[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5 王向峰;审美意蕴的超象显现[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5期
6 郑红枫;“囫囵语”与“模糊语”——兼论脂评的审美意蕴[J];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1期
7 李扬;森林: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J];文史杂志;1996年05期
8 倪峰;;浅析宋代陶瓷造型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意蕴[J];兰台世界;2013年31期
9 杨永清;三种境遇 —“梳”情深——谈李清照三首离愁词作的审美意蕴[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陆晓芹;对智的礼赞与生的求索——从梁祝故事的“壮化”看壮族文化的审美意蕴[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宜芳;;从以“水”为主题的歌曲看水文化的审美意蕴与传承[A];中国水文化(2014年第2期)[C];2014年
2 郑超雄;;壮族敬蛙的审美意蕴[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建生;构建河北文艺的平原审美意蕴[N];河北日报;2014年
2 曹汝平;“光立方”的审美意蕴[N];文艺报;2010年
3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艳丰;理性认识文学商品的审美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戴竹君 赵霞;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象征型作品[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叶晓楠;国风引领一代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丽;论中国古代“自然”的审美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左娜;“汉服”的形制特征与审美意蕴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霞;走进象征的森林[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孔丽波;壮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蕴论析[D];云南大学;2011年
5 石小寒;文学史上的1980[D];山东大学;2006年
6 宋艳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者服饰审美意蕴的图像学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7 崔风华;《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郝文婷;中国古典美学“清”在文人画中的审美意蕴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斐;元代绘画题跋艺术探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58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65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