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雨”题材在中国绘画创作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01 13:26
本文关键词:论“雨”题材在中国绘画创作中的实践
【摘要】:中国绘画理论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形成了即兴抒怀、撷微阐幽的绵绵情怀和寂静遐思、细致入理的感悟思绪。从""应目会心"的格物思虑到"意在笔先,得心应手"的感兴景致、从"形容出造化,想象出天地"的神思情愫到"立身画外,存心画中"的凝虑情结,中国绘画艺术的"师道法而后师自然"的理性渲染思路被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本文以"雨"为题材,探索了"雨"文化在绘画艺术中的洒脱展现,以寻找属于当下的"雨画"创作语言。
【作者单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 题材 感物 超越 神思 凝虑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中国绘画历经数千年发展,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和语言:抒情化的笔墨,意象化的造型、自由展示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美学符号系统;中国画注重艺术实践与现实生活的内生联系,以画面为载体传递了自然能量与个人意趣,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器物关联体系;中国绘画师法自然而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启光;;感物拾零(四首)[J];山东文学;2007年12期
2 刘桂华;;“感物”说:一种关于诗歌发生的重要理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李健;;中国古典感物美学中的“心”与“物”[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00期
4 钮宇大;;词山放踪(感物篇)[J];黄河;2002年05期
5 童庆炳;《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J];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6 常鸿雁;;我之感物吟志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刘一宁;;刘勰“感物吟志”说与柏拉图“摹仿”说的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健;钟嵘的感物美学[J];文学评论;2004年05期
9 宁仁选;诗人感物 联类不穷——读《流光鸟》兼谈新诗的文本和形式[J];阅读与写作;1999年06期
10 杨永良;中国南北朝文论中的“感物”说与日本早期文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缪军;;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魏晋诗文感时感物与《诗经》[A];诗经研究丛刊(第四辑)[C];2003年
,本文编号:772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77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