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从写生到工笔、写意的创作演进

发布时间:2017-09-05 20:26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从写生到工笔、写意的创作演进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花鸟画 绘画创作 写生 工笔 写意 艺术作品 艺术精神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花鸟画写生对工笔、写意艺术的影响转化,说明花鸟画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变化和艺术追求。着重以黄筌、徐熙、徐渭为主要代表的两种绘画手法说明写生对工笔、写意艺术生发的重要性和精神超越,论述花鸟画由写生走向工笔和写意是中国画审美品格的最终再现。花鸟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是与老庄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古代先贤对天、地、人自然关怀、观照的完美体现,是艺术家自身艺术性创造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的超越。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 绘画创作 写生 工笔 写意 艺术作品 艺术精神
【分类号】:J212
【正文快照】: 一、概说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历经先民们的发展,秦汉的孕育、萌养,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成科。这一时期随着汉王朝的土崩瓦解,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宣告崩溃,文人士大夫对人生观价值观重新思考,重新审视儒道文化,这是催生完善中国各类艺术形式集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骁纯;关于“新写意”[J];美术观察;2003年09期

2 季峰;“写意”的滥觞[J];民族艺术;2005年02期

3 沈涛;;论以纸代绢演进中的写意画发展[J];装饰;2006年11期

4 刘曦林;;写意与阳刚之美——老甲艺术漫说[J];艺术市场;2007年12期

5 陈培一;;“写意”辫考兼及中国写意雕塑的类型化[J];西北美术;2007年04期

6 刘福芳;;谈中国画的写意[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8年06期

7 伍小东;;写意画法与写意画之流变[J];艺术探索;2008年02期

8 陈培一;;写意雕塑批评系列之三 写意雕塑论[J];雕塑;2008年03期

9 青华;;也说丘壑于心——写意画创作心得[J];美术大观;2010年06期

10 杨京霞;;寓情于意——论写意画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中杰;;审美随笔:写意画与中国艺术传统[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2 罗婧旖;;论中国画“写意”手法在服装装饰设计中的映射[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3 黄金鹏;;宋元绘画略形写意的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福建省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黄妍;传统书法与写意画的关系谈[N];美术报;2008年

2 纪连彬 魏广君;写意之为写意的中国问答[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人物画家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 马振声;解读“写意”[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民盟中央常委 文化委员会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吴为山;写意雕塑的文化意义[N];团结报;2014年

5 钱海源;写意画的异化问题值得注意[N];美术报;2009年

6 柳浦;实践美术史观与写意画[N];美术报;2002年

7 记者 戚德刚;中国“重彩写意画”亮相贝尔格莱德[N];光明日报;2009年

8 魏广君;积极提倡写意画的学术意义和价值[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商报记者 隋永刚;孙晓斌:写意画情境高于物境[N];北京商报;2012年

10 徐建融;唐宋绘画的现实意义[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孙恩扬;泼墨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尧迪金;论常玉绘画的写意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练震;《莲韵系列》写意紫砂陶艺的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宋莹莹;海派绘画对写意油画的启示探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郝光鑫;印象派油画和黑龙江写意风景画的差异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爽;写意油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表现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肖;写意的现实投射[D];复旦大学;2009年

7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浩滢;论写意画的自由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济军;中国写意雕塑之当代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杨亦中;论中国写意油画—东西方两种文化载体的碰撞与融合[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0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00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