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在农业传播上应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漫在农业传播上应用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视觉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再满足于简单拍摄剪辑合成的影视作品,希望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感,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久而久之形成了动漫产业。动漫是指所有动画与漫画合称,以及与动画、漫画两者相关联的产业。目前,国内的动漫产业处于低谷,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受传统固有思维观念的影响,认为动漫是低龄儿童的专属品,是娱乐休闲时候的视觉盛宴,对其不够重视,进而越来越少的人参与动漫的设计与创作。本论文以玉米为例,用动漫的形式展现玉米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微观变化,把艺术与农业相结合,不仅改变人们对动漫的偏见,并且找到农业与动漫的切合点。在计算机上用特定的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用动漫的形式表现人们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或不能用摄像机直接拍摄的微观变化。1.利用三维软件Maya对片头进行制作本论文以一植株的生长过程为片头,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在花瓣张开时,首先出现一个玉米的LOGO,让人看片头就清楚作者创作的视频与什么有关,与皖ND.1号玉米品种相呼应。紧接出现视频短片的名字——皖ND.1号玉米生长周期。短篇名字出现后,定格3秒钟,以便观赏者看清创作视频的名字和主要内容。2.利用二维软件PS设计角色在一部动画作品中,角色的形象设定对动画片的影响十分重要。一部动画短片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看动画片中角色形象的设定。在一部动画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比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更能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一般动画中,角色形象的设计,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角色造型的设计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观众对一个动画角色的价值判断,不仅单纯的停留在夸张、幽默的外观造型上,还包括角色的内在寓意和性格特点,但内在寓意和性格特点是不容易通过外观表现出来,这一点就更体现出一部动画视频角色设计是否优秀。优秀的角色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论文所涉及的动漫作品是皖ND.1号玉米的生长期,自编写剧本的时候,主要角色分为两组,一组是一位克服了种种困难,坚强并非常优秀的“母亲”;另一组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儿子”。3.利用AE特效软件,展现玉米的微观变化After Effect是一款后期特效及合成软件,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成拍摄,以及难以完成或花费大量资金而得不偿失拍摄的镜头,在计算机上用After Effect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从而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本论文所涉及的动漫视频中,后期素材的合成是利用After Effect软件合成,部分无法拍摄的细胞微观变化,也是用After Effect特效软件制作。
【关键词】:动漫 创意 角色设定 农业传播 玉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18.7;S1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一 综述11-19
- 1.1 农业传播的相关概述11-15
- 1.1.1 农业传播11-13
- 1.1.2 国内外对农业传播的研究13-14
- 1.1.3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传播14-15
- 1.2 动漫的相关概述15-19
- 1.2.1 动漫15-16
- 1.2.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16-19
- 二 引言19-21
- 三 动漫制作所涉及的相关软件介绍21-32
- 3.1 二维软件21-24
- 3.2 三维软件24-26
- 3.3 后期特效与剪辑合成软件26-32
- 四 创意及制作过程32-45
- 4.1 名字的创意32-34
- 4.2 角色的设定34-37
- 4.3 创作思路37-39
- 4.4 艺农融合——以玉米生长周期为例视频制作39-45
- 五 结语45-48
- 5.1 本课题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5
- 5.2 展望45-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2
- 作者简介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伍军;;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3年12期
2 谢睦森;我埸成为玉米千斤埸的技术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9年04期
3 ;玉米扒土晒根[J];新农业;1972年08期
4 刘广福;易富民;;玉米隔行去蓼[J];新农业;1974年13期
5 孟若愚;论新疆要不要抓好玉米生产[J];新疆农业科技;1981年06期
6 孟庆连;;试论黑龙江省玉米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7 刘泰;孙竦;;吕鸿宾谈种玉米的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11期
8 徐培桢;何荣蓉;;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策及综防配套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9 蒙泽敏;玉米定向挂果有办法[J];北京农业;1998年07期
10 索飒;;全球化进程中的拉丁美洲传统作物(玉米篇)[J];绿叶;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殿鑫;;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2 董永春;涂悦贤;王春林;林举宾;;广东冬种玉米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荣树;;江油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探索[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丽丽;;《玉米成熟了》(拓印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 1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5 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黑龙江省玉米平衡施肥与养分循环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郎芳;;玉米套种香菇技术及效益分析[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翠娟;杨忠芳;;太原盆地玉米及对应根系土中有害元素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朝霞;高强;刘雅正;何春梅;张举仁;;玉米ZmPTF1基因克隆和过表达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国清;赵巧丽;乔淑;冯晓;;玉米冠层光谱在农学参数上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吕娇;李淑敏;潘明阳;刘昕昕;;不同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国闻 铁木 罗小军 刘宏基;走进玉米主产省———吉林[N];期货日报;2005年
2 祁建平 郑 磊;3000公斤假冒玉米种被查扣[N];中国质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何叶;玉米取代石油的日子近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梁振君 卞王玉珏;订单玉米曾经难产[N];海南日报;2007年
5 曹爱敏 肖明磊;曹先启:玉米皮里谋致富[N];农民日报;2007年
6 ;今年玉米开秤价将上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7 记者 于宁 曹梦南;首届吉林玉米节鲜玉米开园[N];吉林日报;2010年
8 刘雪媛 刘军艳 李咏刚;二九一玉米芯经济本小利大[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龙平 通讯员 曹申义 戴晓青;原平:“懒汉玉米”富了勤快农民[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媒体人,,专栏作家 阿子;玉米这种粮食啊[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红卫;玉米/大豆间作氮素补偿利用的密度调控机理[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3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佳喜;玉米地膜回收关键技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张德闪;玉米高效利用磷资源的根系互作过程及其作用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田山君;玉米苗期抗旱品种筛选及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彭畅;吉林半湿润区玉米旱田氮素收支特征及适宜用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8 吴杨;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明博;玉米生长异常诊断防治决策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宋有洪;玉米生长的生理生态功能与形态结构并行模拟模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飞;菌肥对铅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物效应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贺t
本文编号:888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88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