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创新—毛焰的艺术创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继承与创新—毛焰的艺术创作研究
【摘要】:很多人对毛焰感兴趣源自毛焰独特的创作环境与鲜明的个性。在创作环境的选择上,毛焰和很多艺术家不同,并没有选择诸如北京、上海艺术家聚集的大都市,而是另辟蹊径安居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南京。正像他所选择的不喜喧闹的创作环境一样,在一些艺术展览中他显少露面,即使偶尔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他也会略显寡言,仿佛他并不是绘画圈子里的某个重要人物。尽管如此,他在生活中却并不是不善言辞。很多人看过一些关于他的访谈后,才恍然于他的风趣又不失冷静的说话方式,他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与把控力亦钦羡于他的绘画历程。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给我们的震撼力与启示,也正因如此大家对他及他的作品越发的好奇,大家希望通过他的画走进他看似波澜不惊却又妙趣横生,充满新意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整理毛焰的各种访谈信息,结合对毛焰本人的采访,了解,尝试分析毛焰在其创作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毛焰的古典情怀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体现。大家都知道毛焰的技法好、画的好,但毛焰怎么把技巧与表现相结合并且成功的展现出来,这更是许多与笔者一样在经历过学院派学习的同学们的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绘画中的优点,又不能一味的抱着传统不放,吸收当代绘画的精华,为己所用。这也是毛焰绘画的高超所在。通过文献法以及实践法对课题进行研究,深入的了解毛焰绘画创作的特点,掌握传统绘画的表达,又要能够与当代绘画形式相结合。这样的创作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在未来的绘画艺术中作更多的探索。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具体的论述毛焰的绘画创作特别是在每个不同阶段画面中所展现出的绘画作品的创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方法和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开始进入正文,对毛焰的绘画背景进行阐述,首先介绍毛焰的学习成长背景,其次将毛焰与同时期且相互影响较大的艺术家进行比较,特别是毛焰与新生代画家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毛焰油画创作中的审美特点,画面中特别的表现形式和方法。第四部分是通过毛焰绘画创作中不同阶段的创作作品对毛焰绘画形式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从毛焰绘画的现实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角度探讨其作品给当代绘画带来的启发和影响。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毛焰艺术创作的特点、观念、形式进行总结。
【关键词】:艺术创作 写实主义 表现主义 继承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20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4
- 1.1 选题背景11
- 1.2 选题研究意义11-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12-14
- 1.3.1 创新之处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第2章 毛焰的绘画背景14-20
- 2.1 毛焰的成长背景14-15
- 2.2 承上启下的一代人15-20
- 2.2.1 毛焰与新生代16-17
- 2.2.2 毛焰与何多苓17-18
- 2.2.3 毛焰与朝戈18-20
- 第3章 毛焰油画创作的审美特点20-30
- 3.1 毛焰不同时期的创作20-28
- 3.1.1 学生时期的古典锋芒21-22
- 3.1.2 朋友肖像系列的风格形成22-24
- 3.1.3 毛焰与他的缪斯托马斯24-27
- 3.1.4 近期的女人体系列27-28
- 3.2 毛焰画中的形神相融28-30
- 第4章 毛焰绘画的独特表现形式30-36
- 4.1 毛焰的灰色30-31
- 4.2 毛焰创作中的技法表现31-34
- 4.2.1 毛焰创作中“斑驳的光”33-34
- 4.3 艺术语言的符号化34-36
- 第5章 毛焰绘画的艺术价值36-45
- 5.1 古典主义与表现主义绘画的结合36-39
- 5.2 古典绘画风格和当代绘画精神的融合39-41
- 5.3 毛焰对当代绘画的影响41-44
- 5.4 小总44-45
- 第6章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48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48-49
- 致谢4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杉;;艺术设计对矫正未成年犯心理的作用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关媛;;动画画面构图元素及审美功能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关媛;;动画画面节奏审美对其他艺术的借鉴[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孙海垠;闫宏;唐小恒;;异度空间的“运营”——架构艺术管理与健康精神生态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崔若健;孙秀霞;;文化安全建构中的艺术审美心理介入[J];包装工程;2009年06期
6 杨明珠;;重视学生特性,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最大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范华继;;试论音乐兴趣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年10期
8 连雪梅;;论音乐的艺术形象[J];电影评介;2007年16期
9 付强;;电影中的艺术辩证法——再看《霸王别姬》[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10 陆丹;;动画镜头画面节奏的审美功能[J];电影评介;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雯娟;探析艺术创作主体的心境差异对艺术作品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徐丽平;动画创作中的灵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颖;浅析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隐性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欣;家具人性化情感尺度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荣树云;“八王书院”清代科举状元造像壁画的艺术创作探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万弘巍;回忆性特征的具象油画画面机制解析[D];沈阳大学;2010年
10 元志东;论述油画作品的画面平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0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90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