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现实主义角度浅析新莱比锡画派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从超现实主义角度浅析新莱比锡画派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新莱比锡画派 尼奥·劳赫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超现实主义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德国新莱比锡画派艺术发展历程、画家作品、画作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德国新莱比锡画派在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并着重对该画派代表画家尼奥·劳赫绘画风格在成熟后画面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画派中的种种迹象都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有似曾相识之感。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钟飙的画面中同样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特征,这使得中国与德国当代艺术放在同一维度上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德国新莱比锡画派在国际艺术界得到的成功及话语权,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理论与实践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参照。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莱比锡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述,紧接着对第一代莱比锡画派画家作品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对新莱比锡画派的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莱比锡画派第三代画家群体的作品风格做了赏析。第二章重点论述尼奥·劳赫画作中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的形成,先从德国超现实主义的启蒙为导向,引出劳赫具象画面中带有超现实的拼贴手法。劳赫绘画在继承了德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参照形而上画派、未来主义绘画风格,融合当代波普艺术元素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画面风格,传递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现实与梦幻相结合的特点。然后,对劳赫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做了重点分析。第三章紧接上文提到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结合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研究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绘画创作中带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系统地梳理了超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钟飙和方力钧的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四章为本文最后章节,对新莱比锡画派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做了对比分析,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到画家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绘画风格、艺术思维、艺术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对绘画的叙述方式等进行比较研究,对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未来发展有启示作用。本论文以文献学为基础,对德国新莱比锡画派和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做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分析,试图从超现实主义角度研究新莱比锡画派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存在的共性,把艺术家、绘画风格和艺术作品呈现出的内容、思想、形式语言等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新莱比锡画派 尼奥·劳赫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超现实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0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
- 三、研究方法9-10
- 第一章 德国莱比锡画派的历史背景与画家群10-18
- 第一节 莱比锡画派的历史背景10-12
- 一、莱比锡——艺术的新起点10
- 二、具有“叛逆”精神的第一代画家10-12
- 第二节 新莱比锡画派的衍变12-14
- 第三节 新莱比锡画派的画家们14-18
- 一、提姆·爱特尔14
- 二、克里斯托弗·卢克哈波尔14-15
- 三、马蒂亚斯·魏施尔15
- 四、马丁·科伯15-16
- 五、提罗·巴默加特尔16
- 六、尼奥·劳赫16-18
- 第二章 尼奥·劳赫绘画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语言18-24
-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在德国的萌发18-19
- 第二节 尼奥·劳赫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语言分析19-24
- 一、传承后的再“创新”19-21
- 二、不合逻辑“混搭”的画面21-24
- 第三章 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在中国的发展24-34
- 第一节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界定24-25
-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本土化实验25-29
- 第三节 中国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画家个案分析29-34
- 一、钟飙29-32
- 二、方力钧32-34
- 第四章 新莱比锡画派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启示34-39
- 第一节 新莱比锡画派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异同之处34-36
- 第二节 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启示36-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著名油画艺术家——王俊英[J];收藏界;2006年05期
2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J];收藏界;2006年05期
3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旅法油画艺术家——王俊英[J];收藏界;2006年06期
4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J];收藏界;2006年06期
5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旅法油画艺术家——王俊英[J];收藏界;2006年07期
6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J];收藏界;2006年07期
7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旅法油画艺术家——王俊英[J];收藏界;2006年09期
8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年度推荐 油画艺术家——夕子[J];收藏界;2006年09期
9 ;“变异的图象”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作品选[J];艺术.生活;2007年02期
10 鲁虹;;虚构的叙事——关于“变异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J];艺术.生活;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q;;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性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孙爽;赵明;;中国当代油画市场的特征[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晋;《中国当代油画名作典藏》展示佳作 凸现典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2 高春颀;中国当代油画投资前景未必乐观[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王梅芳;刘明:中国当代油画的耕耘者[N];沈阳日报;2010年
4 鲁虹;价值转换与图像革命[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王林;中国当代油画的三个问题[N];美术报;2009年
6 梅丽;中国当代油画两种不同的观照路径[N];美术报;2012年
7 殷鹏;中国当代油画势不可挡[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鲁虹邋金淑芳;不可回避的震动[N];美术报;2007年
9 许英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与摄影艺术的相互影响[N];吉林日报;2012年
10 郭珊;中国当代油画遭遇“井喷”[N];南方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熙;中国当代油画对西方油画的模仿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金悦;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多元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魏巍;对中国当代油画“图像转向”现象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小虎;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看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现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5 蒋畅;浅析中国当代油画中符号潜在与显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昂;中国当代油画符号化现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钟明虹;亚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油画自画像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路怀博;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民族性[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9 焦新云;脸谱化语言在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侧面性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仇蕾;中国当代油画抽象性语言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5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91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