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12:15

  本文关键词: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研究 出处:《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奥尔德里奇 美学思想 审美经验 审美知觉


【摘要】:奥尔德里奇(Virgil C.Aldrich,1903-1998)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提出审美经验客观论,认为审美经验的客观性是指观察事物的客观方式,而不是思考和解释事物的客观方式,对此他强调凭借“领悟”和“观察”两种知觉方式,来区分审美经验和非审美描绘的经验。审美经验客观论是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然而却没有得到美学界应有的重视。奥尔德里奇的美学思想集中表述在他的美学专著《艺术哲学》一书中,该书是一本哲学意味较浓厚的美学著作,故本文题为《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研究》。《艺术哲学》是改革开放后,李泽厚主编的第一批美学译文丛书中的一本,足见其重要性。但是国内除了中译本之外,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只局限于若干重要观点的解释,研究成果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未见系统研究的学术学位论文。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大多采用的是细节性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却不能把握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全貌,因而也就难以对奥尔德里奇的美学思想价值进行定位。所以本文试图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采用从理论背景到核心内容,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来对奥尔德里奇的美学思想加以概括,力求从他的思想逻辑中,归纳出他基于审美经验的美学思想,并试图对其做出辩证合理的评价,以期对奥尔德里奇的美学思想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分析了奥尔德里奇的生平、美学著作和研究现状等相关背景,提出了本文的论述思路。第一部分: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论述了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产生的两个理论基础:一是以审美经验为出发点。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相区别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对审美经验的重视,西方关于审美经验研究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为奥尔德里奇的美学思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他在辨证分析各派各观点的基础上,以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二是以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为基础。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和哲学思维,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原生经验,是以自身为目的的经验。现象学这种考察事物方法,推动了美学的发展,其基本原理已被广泛应用到美学领域。奥尔德里奇认为现象学作为一种描述性形而上学,它将启示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观察事物,于是他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以审美经验为重心,研究审美知觉的特殊观看方式,从而力证审美经验是客观的。奥尔德里奇尝试以分析哲学来澄清艺术谈论中语言的混乱,将艺术谈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描述、艺术解释和艺术评价。第二部分: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此部分主要探究了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审美经验论。对审美经验概念的源流进行了梳理,虽然不能涵盖所有对审美经验的具体看法,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审美经验含义的动态发展。奥尔德里奇对审美经验研究的逻辑方式是基于笛卡尔二元论,认为审美经验必须要有客观的美的对象,才能显示出审美特征,主张审美经验客观论。并且认为审美经验不同于日常经验,审美经验是对事物外部属性综合完整的反映,具有整体性。当下审美经验由自律走向他律,该部分还涉及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关系的探讨。二是审美知觉论。首先巡览了审美知觉的发展历程,接着指明奥尔德里奇对特殊审美知觉方式存在的探究是以维特根斯坦的看作理论和冈布里奇的艺术幻觉说为理论基础,辩证吸收并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知觉理论。他认为存在“观察”和“领悟”两种知觉方式,不同的知觉方式把握到的物质性事物也不同。在“观察”中,物质性事物表现为对特性的限定,在“领悟”中,物质性事物表现为赋予它活力的外观。由于审美知觉的特殊性,该部分还包括日常知觉与审美知觉关系问题的探讨。第三部分:奥尔德里奇的艺术之思与艺术门类论。这部分内容论析了奥尔德里奇的艺术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之思。关于审美经验的研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奥尔德里奇认为审美经验应以艺术作品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来源。关于艺术作品性质的不同回答,奥尔德里奇认为应从物质性事物及其种类外观的把握来揭示艺术作品的性质,他把艺术作品性质问题定位为三种不同逻辑类型,即物理客体定位、审美客体定位和问题本身定位。同时,奥尔德里奇还辨析了艺术作品的几种要素,包括材料和媒介、表现和再现、内容和形式等,他认为如果不对艺术进行一般性的观察,便不能对艺术作品有透彻的理解。艺术批评有不同的逻辑方式,奥尔德里奇利用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尝试着澄清艺术谈论中的混乱现象,并对艺术谈论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艺术描述、艺术解释和艺术评价,他从逻辑方面,区别了艺术谈论中的术语问题。二是艺术门类论。奥尔德里奇通过绘画、建筑和雕塑、音乐和舞蹈、文学和戏剧等这些具体艺术门类,力证其思想的合理性。第四部分: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评价。该部分尝试通过意义与价值和缺憾与争议两个方面以期对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做出合理评价。一是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认为其价值与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审美知觉在研究方式上的出新、审美经验在内涵上的哲学性考察、美学思想在语境上与现实的互动性。二是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缺憾与争议。本文试图总结分析其三个方面的不足,即轻视对自然美的研究、哲学理论基础存在唯心主义倾向、审美知觉是否存在仍受怀疑。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his aesthetic experience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Aldridge ,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Aldridge . This part mainly probes into the core contents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 In the second par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 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of his three aspects , namely , the study of natural beauty , the existence of idealism and the existence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力;;我在美国“里奇奥尔科学学院”学习的六星期[J];物理教学;1986年03期

2 雅洵;王肇庆;;里奇人近亲通婚尝恶果[J];父母必读;1988年10期

3 吴自立;威廉·肯特里奇的图像世界[J];世界美术;2000年04期

4 谢忠岳;;奥尔德里奇是英国人[J];读书;1959年09期

5 铁律;奥尔德里奇论音乐审美[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6 李莫非;;多面枭雄马克·里奇[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05期

7 Cutie;;时尚风向标妮可里奇的造型进化史[J];潇洒;2008年08期

8 佟才录;;到布里奇小镇去吹牛[J];晚报文萃;2013年10期

9 佟才录;;到布里奇小镇去吹牛[J];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07期

10 姚基;符号化与再符号化——读布里奇的《主体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她重新找到了声音[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朱国栋;约翰·拉特里奇:我眼中的中美经济四宗“最”[N];上海证券报;2008年

3 韩成栋;归化穆里奇,,不如规划未来[N];重庆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陈听雨;马克·里奇 毁誉参半的“石油之王”[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廖阳;威廉·莫格里奇[N];东方早报;2012年

6 黄丽娜;有多少照片可以胡来[N];中国摄影报;2007年

7 黄艳;李屹会见美专栏作家厄里奇[N];新疆日报(汉);2008年

8 记者 林瑞华;蔡武会见马雷克·马贾里奇一行[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于盟;约翰·拉特里奇:“别去买国债,去买企业”[N];国际商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莹;一C一世界[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佳伟;凯勒流形上带有锥奇性的凯勒—里奇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逸云;文森特·里奇的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盼盼;对抗男性历史[D];安徽大学;2016年

3 姚淑娥;盖·里奇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姝媛;绘画场域—从肯特里奇作品谈“剧场性”在绘画中的表现[D];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

5 刘俏;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的反抗父权制之旅[D];西北大学;2016年

6 张菲儿;莫里奇奥·卡格尔“器乐剧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7 张清云;荒诞中的坚守:加缪荒诞哲学视角下解读《奥丽芙·基特里奇》[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侯得霞;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杨梅;关怀、政治与文学—艾德里安娜·里奇《人眼:社会中的艺术》之关怀伦理观[D];安徽大学;2015年

10 李婕;艾德里安娜·里奇的位置政治[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7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7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