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雅”、“境界”理论论王国维与中国美学
本文关键词:从“古雅”、“境界”理论论王国维与中国美学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王国维一生为学三变。其美学思想历经“正-反-合”三阶段,古雅、境界理论是 其逻辑层面上的最后一环。本文考察“古雅”、“境界”理论,以期沟通王国维与中国关学的理 论源流,,并希望王国维的人文精神能对今天的中国现实有所观照。
[Abstract]:Wang Guo - wei ' s life is a three - stage change .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Wang Guo - wei have been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 positive - reverse - integration " . The theory of " Guya " and " state " is the last ring on its logic level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heory of " ancient elegance " and " state " , with a view to communicating Wang Guo - wei and the theory of Chinese customs , and hopes that Wang Guo - wei ' s humanistic spirit can be seen in China ' s reality today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士国维是我国现代美学的莫基者和开拓者。他的美学思想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天才”说、“游戏”说、“古雅”说、“境界”说u鉴于“天才”与“游戏”二说无论是从观点,还是从范畴基本与西方美学思想无异u故本文试图阐述“古雅”说与“境界”说,以期沟通干同维与中国美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柯尊全;;王国维的古雅理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2 邹华;崇高的显示与起点的确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J];求是学刊;1992年01期
3 王树人;;意境论[J];文史哲;198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训涛;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的哲学审视[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9期
2 寇鹏程;;历来关于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静;意境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琼;聚焦审美与欲望[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聪颖;论王国维之“古雅”说[J];邯郸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定;论王国维先生的古雅说[J];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3 辛刚国;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王国维论古雅[J];齐鲁学刊;2003年06期
4 章建刚;回眸现代中国美学巨匠[J];读书;2000年05期
5 朱妍;;王国维审美启蒙中的情感慰藉策略[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7期
6 王攸欣;王国维“形式之美”论[J];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7 杨平;任晓寅;;“中国现代诗学与美学的开端”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02期
8 吕孝龙;;引进、融合与更新——王国维美学思想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9 王维新;;王国维的“古雅”说美学意蕴论析[J];文史博览;2005年18期
10 陈芳,张天曦;王国维对中国美学的贡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莉如;;王国维与心理学[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徐敏;;《人间词话》研究二题[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5 翟广顺;;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罗惠缙;;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莉如;;第六章清末译自西方的心理学著作——评介王国维与他的心理学译书[A];心理学动态(专集)——中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C];1990年
9 卢善庆;;梁启超与王国维、蔡元培社会功利观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仲德;四论王国维的死因[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孙闻;王国伟:玩出来的俱乐部生意经[N];财经时报;2006年
3 许铮;王国维在戏曲方面的贡献[N];云南政协报;2001年
4 朱静燕邋沈秀红;王国维后,国学大师问是谁?[N];嘉兴日报;2007年
5 罗金;王国维:传统文化的殉道者[N];中国邮政报;2005年
6 王学海;王国维考古辨学研史的现代意义[N];文艺报;2007年
7 何怀宏;那个曾经异样的中国[N];中国邮政报;2006年
8 谢雍君;第五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解方;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N];贵阳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陆成钢;“豪情请客”值不值?[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4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秦惠娟;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彭发胜;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3 牛冬梅;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悲剧意识[D];清华大学;2004年
4 林煦;从王国维到王元化[D];西北大学;2011年
5 齐小刚;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6 包学菊;批评的美学境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8 陈林男;清华国学院时期王国维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再红;论王国维悲剧观的本土特征[D];新疆大学;2003年
10 向娟;王国维游戏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9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0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