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

发布时间:2018-01-14 21:19

  本文关键词: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 批判哲学体系 审美现代性 中国现代美学


【摘要】:康德美学在批判哲学体系中承担着由认识向伦理过渡的中介功能,但在美学史上康德却被简化为以“审美无利害关系”为中心的审美独立论者。基本认同并接受康德的中国学者突出强调了康德“形式主义”的一面,而没有意识到其目的论/道德内涵之于美学的重要性。但中国学者并不是形式主义者,当他们借助其他思想资源对康德美学进行纠偏调校时,实际上又与康德美学体系相通相近。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的意义转化和重心转移,源自中国学者建立中国文化自主性的选择性理解和创造性接受。实现康德美学在当代中国的充分展开,一要深入发掘康德以体系的方式提出的真善美的统一问题,二是要全面评价其审美独立和艺术自律的观点。
[Abstract]:Kant's aesthetics takes on the intermediary function of transition from cognition to ethics in the system of critical philosophy. However,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Kant has been simplified as an independent aesthetic theorist with "no interest in aesthetics" as the center. The Chinese scholars who basically agree with and accept Kant stress the side of Kant's "formalism". But Chinese scholars are not formalists when they use other ideological resources to correct Kant's aesthetics. In fact, Kant's aesthetic system is similar to that of Kant's. The significance of Kant's aesthetics in modern China is transformed and its center of gravity is shifted. Chinese scholars establish selective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ve acceptance of Chinese cultural autonomy and realiz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Kant's aesthe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unity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put forward by Kant in a systematic way, and the second is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his viewpoint of aesthetic independence and artistic self-discipline.
【作者单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康德第一次在哲学体系的意义上论证了审美的特殊性和美学的独立性,赋予审美与艺术以重大的人文教化功能;而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虽极为丰富,但因为“没有人能综合各方面的理论,有系统地组织起来,所以至今还没建设美学”。①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的思想行程中,康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李心峰;;艺术学的“三级跳”与新“节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郑然杰;;诗画关系命题的现代学术反观[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任坤;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华;康德与现代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刘云祯;谈康德美学由非理性向理性过渡[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S2期

3 支宇;试论康德美学的主体性[J];学术探索;1995年05期

4 杨平;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邹赞;;康德审美理想的现代性[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戴茂堂,韩菲;超越认识论美学——康德美学的现象学意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石宝军,令狐崇石;康德美学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8 赵宪章;审美判断之二律背反——康德美学方法论之我见[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9 杨增菊;康德的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吗[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焦幸安;“质”的契机是康德美学的入口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人本主义美学中的生态关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杜镇远;;解读康德对“上帝”理念的批判[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艾四林;;康德和平思想的当代意义——哈贝马斯、罗尔斯对康德和平思想的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维度[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旭;;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的道德与政治[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江怡;;康德的“图式”概念及其在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演变——纪念康德逝世二百周年[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月如;;论康德的自然意图论[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剑澜;;康德的启蒙之问[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何怀宏;;现代伦理学:在康德与卢梭之间[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大为;德国康德哲学研究的近况[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建军;康德 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桥梁[N];天津日报;2004年

3 黎业明;关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汉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赵奕;美医药研发企业16亿美元吞并无锡药明康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为佳;药明康德拟登陆纽交所[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 李少葵;康德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翼;药明康德:让药企共享研发资源[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李宇;无锡药明康德昨晚纽交所挂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常德晚报记者 黄阳辉邋通讯员 李虹;赛康德生物落户津城[N];常德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姜恒;药明康德并购案前途未卜[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淼;自由与权利—康德政治哲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徐晓宇;康德的自由观及其人学维度[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陶立霞;康德目的论及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姚修杰;康德自由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曹峰;我可以希望什么?[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宫维明;情感与法则—康德道德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7 李佰志;康德形而上学的目的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8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杨山木;先验的方法[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新宝;试论康德法哲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2年

2 聂海杰;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困境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松;康德道德哲学视野中的道德评价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高雯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直观问题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文凯;自由视角下的道德与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海军;康德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建;论康德的道德情感[D];南京大学;2011年

8 袁立国;道德与法的边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孔兆政;论康德的权利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君娜;康德道德法则的内涵及其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借鉴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