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传统美学“典雅”说的规定性意义

发布时间:2018-03-02 05:26

  本文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典雅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按照"典雅"说的规定意义,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是文艺创作的"根柢",是联系古今的纽带,创作者必须通过"模经"、"积学",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纳其精粹,从而才能进入"典雅之懿",即在审美创构活动中进入"典雅"之境。可以说,正是这种重视历史文化积累的美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典雅"说。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escribed meaning of the "elegant" theory, the study of ancient classics is the "root"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e link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the modern. The creators must 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ir predecessors' ideas and accept their essence through the "classics" and "accumulation studies". Only then can we enter the "elegant Yi", that is, enter into the "elegant" realm in the activities of aesthetic creation. It can be said that it is this aesthetic spirit whi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forms the theory of "elegance" in the theory of elegance and vulgarity in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柏岭;;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叶当前;论《艺概》的文艺批评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孙士聪,黄文祥;刘熙载“日喻说”及其现代阐释[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5期

6 黄斐;清代杜诗注疏的实证主义述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管仁福;“诗缘情而绮靡”说的历代接受与误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王蕊;;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的一体性与重要性[J];东岳论丛;2007年05期

9 李金荣;建安游宴诗略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李锦旺;唐代乐府诗研究述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抱朴;;刘熙载行迹考[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康怀远;;李白的文化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亮;;辛弃疾小令刍议[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耿振东;;《管子》中齐人崇古管窥[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5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复旦大学;2005年

6 景献力;明清古诗选本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段宗社;中国诗法论[D];四川大学;2005年

8 韦春喜;宋前咏史诗史[D];山东大学;2005年

9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10 洪迎华;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芬;潘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3 朱雪里;李杜与玄肃权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泉;鲁迅前期文学语言论析[D];青岛大学;2003年

5 墙峻峰;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葛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沧浪诗话》的接受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潘志刚;古今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士聪 ;《艺概》文体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刘萱;纳兰性德的佛学思想与其词作的关系[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周仕慧;《乐府诗集·琴曲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生;;审美体验与中国传统美学[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2 董运庭;刘熙载与20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命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苏志宏;;建设和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05期

4 路晓峰;;谈新中式风格居室中的传统美学表现形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周芬芬;;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严支胜;;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道”“禅”相通现象[J];艺术探索;2007年S2期

7 罗筠筠;;作为知识和学问的中国传统美学[J];思想战线;2007年02期

8 徐良;和: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精神[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9 皮朝纲,刘方;百年美学:现代与中国传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刘清平;;对象化的美与人自身的美——马克思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比较和整合[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骏,

本文编号:1555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55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