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唐长安城的意象之美

发布时间:2018-03-03 11:36

  本文选题:环境美学 切入点:唐长安城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了城市意象的识别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并且概括成几大因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物,这涵盖了点、线、面三种方式。边界主要包括城墙和坊墙,在城市景观统一感的形成上,城墙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路径主要包括街道,城市意象中的其他元素是沿着街道展开布局的,街道能将各个要素在空间上连成一个整体,并呈现出各种城市生活场景。街道本身也成为城市生活场景的标志,起着表明秩序和等级的作用。区域空间是行为发生的场所,本文根据所体现的不同内容的社会活动,把唐长安城区域空间划分为行政空间、园林空间、居住空间、宗教空间、商业空间等。在唐长安城中寺塔、高阁可以理解成地标物。地标物在塑造城市空间中具有影响城市的空间肌理和表现城市的空间景观意象的重要作用。唐长安城的整体景观意象通过各种构成要素来体现,各构成要素互相配合、互相强化、互相呼应,形成和谐的城市意象,即高贵、豪华、宽敞、整齐。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Kevin Lynch's urban image theory, we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and structuring urban imagery, and it is summed up as a number of factors: paths, boundaries, regions, nodes and landmarks, which cover points, lines, and landmarks. The boundary includes the city wall and the square wall. The city wall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ense of unity of the city landscape. The path mainly includes the street, and the other elements of the city image are arranged along the street. The street can connect the elements into a whole in space and present various urban life scenes. The street itself becomes a symbol of the urban life scene and acts as a symbol of order and hierarchy. The regional space is the place where the behavior takes pla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activities embo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space of Changan city in Tang Dynasty is divided into administrative space, garden space, living space, religious space, commercial space, etc. Gaoge can be understood as a landmark,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city's spatial texture and representing the city's spatial landscape image. The overall landscape image of Changan City in Tang Dynasty is reflected by various elements. The element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strengthen each other, echo each other, form harmonious city image, namely noble, luxurious, spacious, nea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J07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才基金项目(项目编号:RC0812)
【分类号】:TU984.2;B8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爱玲;;隋唐长安城空间等级规范[J];建筑与文化;2009年05期

2 传小林;肖斌;李佳;;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佟裕哲;唐长安园林建筑文化的发展及特征——西部园林建筑研究之一[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0年Z2期

4 赵安启;;唐长安城选址和建设思想简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贺从容;;隋唐长安城坊内官员住宅基址规模之探讨[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08年00期

6 贺从容;;隋唐长安城坊内百姓宅地规模分析[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0年00期

7 孙晖,梁江;唐长安坊里内部形态解析[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8 马正林;隋唐长安城[J];城市规划;1978年01期

9 欧阳恬之;;唐长安城里坊之“50步”初探[J];建筑史;2006年00期

10 刘硕;;浅析唐渤海都城建筑文化——以唐代渤海上京与唐长安城比较[J];大众文艺;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曹尔琴;;唐长安的k煜穂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2 郭声波;;隋唐长安的水利[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3 朱士光;;论汉唐长安文化之内涵与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贺从容;;隋唐长安城市研究综述[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曹尔琴;;唐长安的青门[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6 王树声;;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王社教;;隋唐长安城的选址及其内部结构的形成与原因[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临安;唐长安城城市历史构架的凸现与保护[N];中国建设报;2004年

2 冯国 许祖华;唐长安城遗址岌岌可危[N];西部时报;2004年

3 韩保全;气势恢宏、制度精严的隋唐长安城[N];中国建设报;2004年

4 葛承雍;唐长安城毁灭一千一百年祭[N];中国文物报;2004年

5 朱士光 史红帅;隋唐长安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建设及其启示[N];中国建设报;2004年

6 冯国 肖杨 郭青;唐长安城城墙宽度为6米左右[N];陕西日报;2006年

7 原建军 实习生 陈慧;史学家细述大唐长安胜景[N];西安日报;2005年

8 朱士光;保护和延续唐长安城规划格局与城市风貌[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媒体人 何保胜;千余年前的国际大都市[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郑涵慧;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之民风民韵[N];西安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宁兴;唐长安城市审美气象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志红;唐长安城市景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徐迈;汉唐长安空间与文学关系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龚国强;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力;中国地景文化视角下“长安六爻”起源、演变与现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侯晓燕;唐都长安城绿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永帅;唐长安住宅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薇;隋唐长安城自然形胜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美子;隋唐长安城格局、遗存及标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温亚斌;隋唐长安城“八水五渠”的水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意乐;隋唐长安城的城市水利系统初探[D];西北大学;2008年

8 周霞;隋唐长安城门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成智;隋唐长安建筑的现代研究历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蒋洪彪;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0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0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