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的生活美学——杜威与李泽厚思想比照
本文选题:生活美学 切入点:李泽厚 出处:《文艺争鸣》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问题的提出生活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值得深思的理论现象。从现实层面看,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繁衍无疑是基础推力。随着80年代现代性的追索向90年代后现代的过渡,审美迅速走出朦胧诗、先锋小说、学院艺术的圈子,向消费社会逐渐渗透,从博文到网络小说,从艺人走穴到超女,从画廊个展到个人收藏,从街头雕塑到美容时装,如此等等,毋庸讳
[Abstract]:Jung-ichi, The emergence of life aesthetics in China is a theoretical phenomenon worth pondering over. The rise and reproduction of consumer culture in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is undoubtedly the basic thrust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With the tracing of modernity in 80s to 90 years. The post-modern transition, The aesthetic quickly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of hazy poetry, vanguard novels, and college art, and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consumer society, from blogs to network novels, from artists to supergirls, from galleries to individual collections, from street sculptures to beauty fashions. So wait, there's no denying i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富兴;;“生活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艺术评论;2010年10期
2 刘悦笛;;“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艺术评论;2011年04期
3 徐承;;《生活中的美学》简介[J];美育学刊;2012年04期
4 刘玉梅;;中国当代生活美学研究综述[J];前沿;2012年18期
5 王确;;生活美学的多元对话——“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研讨会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赵禹冰;;“新世纪生活美学转向:东方与西方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2年12期
7 刘玉梅;;当代中国生活美学语境中的“生活”辨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蒋勋;;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生活美学的起点[J];书摘;2007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盛年女性生活美学[J];花样盛年;2013年07期
10 仪平策;生活美学:21世纪的新美学形态[J];文史哲;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兰兰;当代中国生活美学本体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2 王强;林语堂生活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卢斌;基于生活美学的成化斗彩瓷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4 亓吉亮;革命语境下的“生活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雪;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当代生活美学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莉萍;中国美学中“生活性”审美特征向当代“生活美学”的演绎[D];山东大学;2012年
7 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晓俊;李渔生活美学初探[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2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7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