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身体美学的系谱学流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23:13

  本文选题:身体美学 切入点:系谱学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尼采开创的身体美学,是用系谱学方法对传统美学进行价值重估的结果,是对传统美学进行的批判,同时开启了后世"美学转向"的进程。这一方法为法国新尼采主义者福柯及德勒兹等人继承下来,并发展出针对不同主题进行考察的、围绕着身体展开的美学思想。
[Abstract]:The body aesthetics created by Nietzsche is the result of r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y genealogical method, and it is a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is method was inherited by French Neo-Nietzsche Foucault and Deleuze and developed aesthetic thoughts around the bod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舒斯特曼;曾繁仁;;身体美学:研究进展及其问题——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对话与论辩[J];学术月刊;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罗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美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李盛涛;;论生态文化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周冬莹;;论德勒兹的“潜在影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彭锋;;中西美学中的虚与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珂;;解构论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及其策略[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马毅;杨晓宁;;虚无的超越与意义的植入——尼采意义生存论哲学的基本构架[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9 王泽庆;;全媒体时代的审美理想变迁[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10 孙帅;;海德格尔与尼采的争辩——论海德格尔“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一文中的虚无主义[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宋一苇;;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万娜;;现代性作为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吕建秋;“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设计艺术体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妮;论尼采生存观[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白杨;灵薄狱之变[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学勤;;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冯学勤;;系谱学与身体美学:尼采、福柯、德勒兹[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3 彭富春;身体与身体美学[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4 文洁华,胡笳;身体的回归:弗朗西斯·培根隐晦的身体与儒家身体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5 张典;;鲁迅与尼采精神之比较[J];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冯学勤;;谱系学:美学“身体转向”的方法论契机[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7 秦潇璇;论平面广告中情爱图形的应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张再林;;身体美学 返本开新中华文明的美育文化[J];文明;2010年12期

9 张雅玲;;走向新整体主义美学——读《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6期

10 刘文良;焦剑梅;;视听时代背景下身体美学的误区[J];美与时代(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岱年;;尼采和科学哲学[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2 王凌云;;悲剧问题:辩证法与历史哲学——试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黑格尔气味”[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程从柱;石中英;;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话“上帝死了”?[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抗;;尼采对人文心理学方法与理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翟林;;身体美学视野下的身体艺术[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自立;尼采死了 尼采百岁[N];团结报;2000年

2 李静韬;我看尼采[N];北京日报;2001年

3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唐小兵;尼采 留下瘦弱的背影[N];东方早报;2005年

5 雅平;尼采:一个应该被超越的伟人[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宗和;尼采并非死于梅毒[N];深圳商报;2003年

7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8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李士勋;百年之后说尼采[N];文艺报;2000年

10 驻慕尼黑记者 吴筠;德公司瞄上尼采墓地下煤矿[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韩平;“规训权力”与法律[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朱彦明;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后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2 刘李;尼采心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琼;知识作为健康身体的隐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硕果;个体化神话的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昭梅;艺术拯救人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尚景建;谱系学方法与身体关怀[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治军;福柯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王颖;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9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9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