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黄庭坚的“心法”——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溯源

发布时间:2018-04-09 17:01

  本文选题:心法 切入点:活法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摘要】: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苏东坡已提出了“活法”美学思想。黄庭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法”。到吕本中提出“活法悟入”的思想 ,标志着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的完成。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的确立 ,是宋代禅宗美学转型的标志
[Abstract]:There is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living method" of Jiangxi poetic school.At first, Su Dongpo put forward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living method".Huang Tingjian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mind method."Lu Benzhong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realizing the living method", which marked the completion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the "living law" of Jiangxi poetic school.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living Law" in Jiangxi Poetry School is the symbol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Zen Aesthetics in So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晓黎;;论《诗林广记》对宋诗宋注的摘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詹绪左;;《祖堂集》词语札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鹿芸薇;;黄庭坚与米芾论“俗”之比较[J];书画世界;2008年02期

5 周善超;;徐浩“遭遇”苏轼“不认师”现象之历史考察与探因[J];书画世界;2012年02期

6 刘颖;;文字、才学、议论——关于苏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若干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梁继;;黄庭坚与《瘗鹤铭》[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詹杭伦;;苏轼文艺审美理论六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伍桂蓉;;苏轼诗化雅词的精神之旅[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唐春生;;苏轼与元yP初期诗坛——以苏轼知馆职试与贡举试为中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曹瑞锋;《云门匡真禅师广录》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良;论诗绝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唐芸芸;翁方纲诗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史宏云;古代花鸟画题画诗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王昕;赵秉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铁莉;黄庭坚读书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继秀;笔简神足—浅析梁楷的水墨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雪峰;《中秋贴》之书法价值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汪晓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蓉;隋唐扬州诗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星华;贾谊《新书》校注商兑[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袁明青;《诗人玉屑》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唐成飞;宋代都城商业广告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尚书;;吕本中“活法”诗论针对性探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郭庆财;;惠洪与江西诗派交游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郝爱丽;;论禅宗对黄庭坚诗歌的影响[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4 刘忆攀;;试论宋代诗歌的倾向[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5 黄春梅;;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由《论诗绝句三十首》看元好问对江西诗派的批评[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6 方良;;江西诗派的宋代审美文化显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张思齐;求新求变与道教传统——以黄庭坚为例对江西诗派诗趣追求的个案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周雪根;;江西诗派称谓浅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魏旭;;江西诗派诗歌所代表的宋诗的理性特征探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曹凤前;;陈师道是“江西诗派”诗人吗——兼谈陈师道与黄庭坚诗风之差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2 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徐冰云;徐进;;黄庭坚与华林书院[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4 王金花;;新时期以来陈师道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庆振轩;;实用人材是至公——黄庭坚的秘书生涯及其用人方略[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彭国忠;;稼轩词与江西派诗[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希清;;官箴与《戒石铭》[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佟今;;联墨的二重性:实用和审美[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周本淳;;袁枚与“桐城派”[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10 胡振龙;;论萧士峗的《分类补注李太白诗》[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斌;黄庭坚书法的昭示[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通讯员 梁红 记者 王绍雄;黄庭坚文物有望得到保护[N];光明日报;2004年

3 胡锦武;黄庭坚手书石刻得到保护[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本报通讯员 胡遵武 姜月平 本报记者 王绍雄;救救黄庭坚文物[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赵川东;到黄庭坚故里看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本报记者 高素娜;《砥柱铭》长卷何以拍得4.368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加佳 实习生 孙荣凯;天价《砥柱铭》疑声再起[N];北京日报;2010年

8 高鸿;《砥柱铭》真伪考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姜月平、胡锦武;黄庭坚书法石刻群面临水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任翌 孙虹;山谷词评价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永晓;江西诗派研究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段宗社;中国诗法论[D];四川大学;2005年

4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接受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建君;元yP文人圈与文人画的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海燕;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孙凯昕;方回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邓国军;宋诗话考论[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陈静;唐宋律诗诗体流变的审美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平;从来佳茗似佳人[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王鲜平;黄庭坚诗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李锋;黄庭坚词的意境和艳俗词“类曲”倾向[D];南昌大学;2007年

4 刘吉山;不恣于情而本于情[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雄;黄庭坚七律研究三题[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楠;吕本中诗歌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7 赵春玲;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易秀娟;三洪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胜利;《黄律卮言》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瑞;黄庭坚学陶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7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7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