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育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18-05-10 11:19

  本文选题:魏晋美育思想 + 人格美育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0期


【摘要】:从传统美育思想的发展来看,魏晋时期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时期。由于魏晋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内部的经济、政治状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封建统治者不得不在具体制度方面作出某些必要的变革与调整。这是传统美育思想的发展由两汉时期的相对稳定向魏晋时期的相对变动转换的根本原因。同时,魏晋美育思想的发展,既是两汉美育思想的终结,又是隋唐美育思想的起点,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Abstract]: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Wei Jin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eriod with turning significance. Due to the new changes in the economy and politics of the feudal system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feudal rulers had to make some necessary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in the specific system. This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relative stability in the Han Dynasty to the relative change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is not only the en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Han Dynasty, but also the starting poi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9;K2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全田;论老庄道学的反文化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许虹;悲剧的力量——宣泄、净化与生命力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3 胡备翔;诗的语码解悟和意蕴阐释[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葛启进;自由生命力探寻——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孙秀昌;;雅斯贝斯“精神分裂症艺术家”思想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林双泉;人格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重估——论《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王小林;海德格尔的艺术本体论──存在主义诗学之一[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8 罗显克;;存在的艺术和艺术的存在——“转向”时期海德格尔艺术思想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杨蕾;;构建、消解、解蔽——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美学的诘难[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晓红;;简评《入殓师》的“以死为美”[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奎志;西方思想史中诗与哲学的论争与融合[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董丽云;重建文本阐释的约束理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霞;语文体悟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孟宪浦;苏轼诗学思想的生存论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大植;朝鲜族小说文学的民族现实主义特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邓志娟;论白先勇小说的死亡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严海英;余华小说的悲剧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云韬;自由的读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沃利青;真理与艺术之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敏娜;大陆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人物形象比较[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一;跨文化语境中审美发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高满;生存的悖论[D];新疆大学;2008年

9 王茹辛;20世纪日本文学中的“死亡悖论”管窥[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碧;生死与异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作岭,刘纯龙;美育是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严畅;家庭音乐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教师版);1987年02期

3 潘立勇;朱熹人格美育的化育精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马银华;大学语文的人格美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5 王向阳,易前良;转型期的小说叙事——苏曼殊《绛纱记》细读[J];娄底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刘贵武;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体的发展[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7 文静;从美育的角度看人格教育[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杨丽达;谈谈大、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廖宗麟;试论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论坛;2000年06期

10 卢作光;;论语文教学与家庭美育——兼析《清平乐·村居》的家庭美育观[J];河池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彦田 宋光;承前启后创佳绩(代表团之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记者 张铭;承前启后 抓好开局[N];上海金融报;2002年

3 刘明祖;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把全区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核心[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4 本报记者 安洋 朱剑红;代表团之声[N];人民日报;2002年

5 杨国民;中国经济快车“马”力十足[N];经济日报;2002年

6 记者吕网;上海确定今后5年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贾西平、杨健、任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N];人民日报;2002年

8 梁寿南;通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N];安徽日报;2000年

9 原起宏 常国才;一部难得的儿童醒世之作[N];人民代表报;2000年

10 本报评论员;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四川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秦华;从“游于艺”看综合人格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力;魏晋南北朝世族家庭美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汤杰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美育发展主要区域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9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9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