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作为人生哲学教学体会
本文选题:美学 + 人文品格 ; 参考:《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02期
【摘要】:美学是大学中文本科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课程。美学教学应致力于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人文精神的传释、人文意蕴的开掘等方面的转化。体认美学学科的人文品格,转换美学的提问方式,将美学与人生问题贯通起来等,是美学作为人生哲学教学有待开拓的三个维度。
[Abstract]:Aesthetics is a theoretic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Aesthetic teaching should be devo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ure knowledge teaching to humanistic spirit. To realize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 of aesthetics, to change the questioning mode of aesthetics, and to link aesthetics with life problems are three dimensions of aesthetics as 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 of life to be developed.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第十二批教改项目“范本教育理念下的美学教学改革”成果
【分类号】:G642;B8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余卫国;;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陈文胜;;毛泽东“群众运动治腐”思想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陶富源;;马克思辩证哲学革命的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飒;;复杂问题前沿探索的足迹——评《思维过程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张桂萍;;古史传说与史传文学的萌芽[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应杭;;论理想教育对反邪教的意义[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杲晓东;室内设计的本原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计根;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威;从抽象的“类概念”到实践的“类生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5 崔卫真;哲学基本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蔡军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8 苏碧莲;论马克思的自由观[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凌华;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建昌;美学何为:走向一种境界形态[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2 阎志强;“劳动创造了美”与“美即劳动产物”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之四[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陆杰荣;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思路[J];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06期
4 魏清花;王雄刚;;休谟经验主义美学观[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蒋孔阳 ,刘志一;关于美学问题的通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D.哈格莱夫 ,周宪;美学及其现代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10期
7 章启群;西方美学中美的本体之流变——柏拉图、鲍姆加通、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8 刘丛星;论文艺批评家的基本类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李华;在走向存在的途中——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李琳;李丹;;浅谈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J];消费导刊;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潘知常;;生命美学:美学问题的再发现——生命美学札记一则[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王向峰;;略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曾宪;;回归学科传统、回归学术本位——关于规范地发展当代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碧辉;;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从人类学实践论美学到个体生存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2 曾永成;“充实之谓美”的本义阐释和美学问题[N];文艺报;2006年
3 孟姝芳邋刘颜玲;以人为本:探寻美学出路的着眼点[N];文艺报;2008年
4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师雅惠;继承发展前辈学者的美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
9 李希凡;一种新美学发展观的执着探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史磊;新中国美学课研究(1949-196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成帅;从身体哲学到身体美学[D];扬州大学;2013年
4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7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9 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黎明;感性智慧:维柯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书婉;时间&美学[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孙慧;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筵莉;“美学”概念在中国近代的缘起与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牟音昊;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7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陆永胜;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D];贵州大学;2008年
9 蒋金华;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78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