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尼采对美学的颠覆——试论尼采的美学生理学

发布时间:2018-05-12 12:11

  本文选题:生命 + 肉体 ; 参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摘要】:尼采以“肉体——生命”为尺度重估一切价值,颠覆了西方的整个形而上学体系,也对西方的思辨美学提出了质疑,尼采主张应从“肉体——生命”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和艺术对于人生的意义,尼采认为承担这一研究的学科应当是美学生理学。尼采的美学生理学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美和艺术对于生命,对于肉体的意义;第二个方面是研究个体的生命状态对于创造艺术和美,以及欣赏艺术和美之间的关系,将肉体的生理反应与审美过程结合在一起,把艺术归结为对肉体和感官的暗示;第三个方面是对美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生命状态问题的反思,要求建立“强力美学”。尼采“美学生理学”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对虚无主义的反对,对一切否定生命的思想的攻
[Abstract]:Nietzsche's revaluation of everything on the scale of "flesh-Life" subverted the entire metaphysical system of the West and questioned the speculative aesthetics of the West. Nietzsche argues that the meaning of beauty and art to life should be re-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lesh-life", and Nietzsche believes that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should be aesthetic physiology. Nietzsche's aesthetic physi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the study of beauty and the meaning of art to life and the body, and the second is the study of the state of life of an individual for the creation of art and beau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preciating art and beauty, combining the physiological reaction of the body with the aesthetic process, bringing art down to a hint of the body and the senses; the third aspect is the reflection on the life state of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itself.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 aesthetics". The significance of Nietzsche's Aesthetic Physiology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points: one is the opposition to nihilism and the attack on all thoughts that negate lif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定清;古希腊神话话语的神学阐释[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兵;此曲只应天上有——试论希腊悲剧中的歌队(chorus)[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3 刘长;从中西神话之异看文学民族特色的历史渊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张正明,徐才;现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批判[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艾秀梅;浅谈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J];求实;2004年S4期

6 程从柱;尼采的教育人生观及其当代意义[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肖伟胜;酒神精神: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符咒——尼采《悲剧的诞生》的现代性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雷体沛;发现与寻找——现代哲学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王晋生;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元骧;;论美的艺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乃忠;;文化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评《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3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王莹;唐宋诗词名花与中国文人精神传统的探索[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力;对话:胡风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思力;论余华小说的可持续性写作[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汤林峄;论普希金早期的酒神题材诗歌[D];湘潭大学;2007年

4 付鹏;论海岩作品的悲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秀丽;论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尤金·奥尼尔人生观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春萍;红柯小说的生命诗学[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学东;作为生命存在的诗歌[D];四川大学;2007年

8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翁珲珲;解读莫里森笔下女性人物的传统与叛逆[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王芳;尴尬的“男子汉”[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旭光;尼采对美学的颠覆——试论尼采的美学生理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878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8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