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说”与“视域融合”——李泽厚与伽达默尔的一个比较
本文选题:主体性实践哲学 + 哲学解释学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积淀说”与“视域融合”分别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和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前者以集体主体性为本 ,后者以个体存在为先。这使两者的理论探索既有深刻性 ,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片面性。
[Abstract]:"accumulation theory" and "horizon fusion" are the core concepts of Li Zehou's subjective practical philosophy and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respectively. The former is based on collective subjectivity, while the latter is on individual existence. This makes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both profound, but also can not be ignored one-sidednes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学雷;文本对话·三主机制·多元策略——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探微[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孙毅;生存哲学对“个体之人”的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1年12期
3 田永胜;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周易研究;2001年01期
4 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5 贺昌,黄云霞;五个主题词——李金发象征诗新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赵海;“拯救”与“逍遥”:中国文论的话语权力──从“存在论”意义对“失语症”的“思”的观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唐代兴;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8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9 方新民;海德格尔视域中的传统真理观及其根本缺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方新民;从海德格尔的视界看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焦明甲;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3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5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7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红;日常交往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7年
2 马陆平;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支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晔;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许军;葛洪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学东;作为生命存在的诗歌[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成;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宋娟;法律事实的形成与正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U,
本文编号:1914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4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