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语境与中国美学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文化多样性 ; 参考:《美苑》2010年01期
【摘要】:正对于中国原生文化来说,美学是舶来品。在西方,美学是内源自生的,在中国,美学是外源引进的。美学传入中国以后的学科建设,主要是用本土的美学实践材料来阐释西方美学学科的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高建平先生在2004年提出了"美学(或西方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问题。他认为,"在中国,
[Abstract]:For Chinese native culture, aesthetics is foreign. In the West, aesthetics is endogenous. In China, aesthetics is imported.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fter aesthetics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s mainly to explain the theory of western aesthetic discipline with local aesthetic practice materials. Based on this basic judgment, Gao Jianping rai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esthetics (or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Chinese aesthetics" in 2004. He thinks, "in China,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2 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3 徐淦;“中”为“洋”用: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4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J];学术月刊;2007年05期
5 李鹏程;;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和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晓丽;;论晚清西学书目与近代科技传播[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9 张登德;;《富国策》著译者考释[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10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浩;;耻感的道德哲学意义[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何建华;;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3 任建东;;网络游戏的道德资源性分析[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童恒萍;;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伍雄武;;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各民族的凝聚[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军;;意识形态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2065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6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