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然的人化”与新中国自然美理论的逻辑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28 01:15

  本文选题:自然的人化 + 自然的景观化 ; 参考:《学术月刊》2009年09期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美学界关于自然美的元理论探索已基本位移为生态、景观、环境等门类美学的研究。其中,生态美学为重新认识自然美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但是,从中国当代美学自身的逻辑进程看,生态美学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当代美学自身传统的断裂,而是同一命题的有序演绎。这一命题就是"自然的人化"。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人化思想是具有理论弹性和开放性的。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国后,它就由劳动实践层面的"人化"逐步向人的感觉、情感、伦理、语言层面拓展,并最终预示了景观美学的产生。因此,所谓的"自然人化"也就是自然的景观化,景观美学不过是"自然人化"的理论完成。与此相反,生态美学对人的主体性的遏制和消解,意味着它是"自然人化"理论的反题,但这一"反题"的出现却使建基于机械唯物论的自然美理论有了重新复活的重大契机。根据以上判断,中国当代美学史虽然总体上表现为对西方理论不断作出回应的历史,但它却依然围绕其核心命题完成着自身的理论运动。
[Abstract]: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meta-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natural beauty in domestic aesthetic circles has basically shifted to the study of ecology,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other categories of aesthetics. Among them, ecological aesthetics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understanding natural beauty. However, from the logical proces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itself, the appearanc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does not mean the breaka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but the orderly deduction of the same proposition. This proposition is the humanization of nature. The idea of naturalization in Marx's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manuscript of 1844 is theoretical flexibility and openness. Since its entry into China in the 1950s, it has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the "humanization" of labor practice to human feeling, emotion, ethics and language, and finally foreshadowed the emergence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Therefore, the so-called "naturalization" is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landscape aesthetics is only the completion of the theory of "naturaliz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containment and deconstruc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by ecological aesthetics means that it is the counterquestion of the theory of "naturalization", but the emergence of this "counterquestion" makes the natural beauty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mechanical materialism, have a great opportunity to revive agai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judgment, although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is a history of responding to western theories, it still completes its own theoretical movement around its core propos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荣先林;;真善美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诠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宏飞;;产品设计中的形与形式[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袁禾;论中国宫廷舞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4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9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6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从生态美学看实践美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2 徐碧辉;;论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学说[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黄定华;;新实践美学与“人的自然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谭容培;论美的起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5期

5 李丕显,李英梅;实践美学和实践唯物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朱志荣;;实践美学的发展趋向[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3期

7 马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学思考[J];传承;2008年02期

8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J];东南学术;2008年02期

9 王南;;人本美学与“人择原理”[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5期

10 顾凤威;;马克思自然美思想探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妍;;对李泽厚“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的质疑[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4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陈惠娟;寻回失落的情感天地[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晖;论李泽厚的“情感本体论”[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罗华;李泽厚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76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76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