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体验与审美中国范型——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性路径
[Abstract]:Experience is the methodological basis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 and its foundation lies in his ontological grasp of the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His aesthetic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the sense of difference and 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world cultural system in the comparis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By analyzing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of "enchanting" and "obsessive vis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 art, Zong Baihua has discovered the unique route and realm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aesthetics, refined out the category of "stream rhyme" which appeals to auditory feeling and is extremely inclusive. It is colorful, elegant and orderly, is a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esthetic Chinese model. He reflected the western art and aesthetics since modern times and highlighted the Chinese schema of aesthetic modernity. This kind of exploration is still sharp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radiction today, undoubtedly ha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and the positive forc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曹天生;张晓芳;;论“凤阳文化”定义诸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8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杨华;;中国知识分子矛盾形象之管窥——从文化角度浅谈作者与文学人物形象的矛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曲丽;曹禺与奥尼尔戏剧人物比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进进;宗白华研究综述[J];云梦学刊;2004年06期
2 张X;;宗白华的哲学贡献[J];大学时代;2006年04期
3 孙琪;;宗白华散步美学里的“中国艺术精神”情结[J];名作欣赏;2006年02期
4 刘志华;;“同情”与宗白华的“艺术化人生”[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5 王艳明;;论宗白华思想的审美之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6 葛永波;;宗白华美学的文化理想及其哲学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冯云轩;;比较王国维宗白华的意境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王进进;;论宗白华的比较视界[J];殷都学刊;2008年04期
9 徐欢;;从西方到本土——宗白华美学思想转换背景浅析[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8年01期
10 盛洁;;试论宗白华《美从何处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王岳川;;宗白华:中国式的体验美学家[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3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似性及其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程相占;;“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学术展示——读王德胜《宗白华评传》[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5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宗白华;;忆郭沫若君[A];郭沫若研究(第四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利民 王朝洁;走近宗白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光明日报;2002年
3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4 林同华;“宗白华研究专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文汇报;2009年
5 李丽;宗白华的“散步”方式[N];文艺报;2001年
6 肖鹰 清华大学哲学系;宗白华美学的“反流”之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卢政;追寻美学散步者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龚静;重新与宗白华一起散步[N];东方航空报;2000年
9 高音;飘瞥的视角[N];团结报;2001年
10 蒋述卓;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智祥;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璐璐;宗白华审美之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3 宋婕;宗白华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D];延安大学;2010年
4 吴金香;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全会;宗白华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艳明;宗白华的“空”观及其美学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7 于怀美;宗白华美育思想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靖;论宗白华诗画美学思想[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韩君君;宗白华美学中的“生命观”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彭品荣;以“游”入“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0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7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