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庄子的反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12-18 07:57
【摘要】:正庄子的哲学从根本上讲是反美学、反审美的。他的这一思想贯穿其整个哲学体系中。 要弄清楚庄子的反美学思想,我们应当首先确定“审美对象”这一概念的特征。因为任何审美活动都必须要有审美对象。不论是唯物主义美学还是唯心主义美学,不论它们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有多大,在一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审美对象必须是有象的(包括实象和虚象),并且,审美对象必须是可以感知的。黑格尔说:“美是理念,即概念和体现概念的实在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须直接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才是美的理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不去考虑“美的理念”正确与否,我们注意到这个理念必须直接体现在可感知的“实在”中,才能成其为美的理念。这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实在”显然是有形象的,并且可以被人的感官所感知。朱光潜认为:“‘美感的经验’就是直觉的经验,直觉的对
[Abstract]:Zheng Zhuangzi's philosophy is fundamentally anti-aesthetic and anti-aesthetic. His thought runs through his whole philosophical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Zhuangzi's anti-aesthetic thought, we should first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object". Because any aesthetic activity must have aesthetic object. Whether materialistic aesthetics or idealistic aesthetics, no matter how far they differ on the essence of beauty, they are consistent on one point, that aesthetic objects must be picturesque (both real and imaginary), and, Aesthetic objects must be perceptible. Hegel said: "Beauty is the direct unity of the concept and the reality which embodies the concept, but this unity must exist directly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perceptual reality, which is the concept of beauty."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idea of beauty" is correct or not, we note that the idea must be directly embodied in the perceptible "reality" in order to be beautiful. This "reality" as an aesthetic object is obviously vivid and can be perceived by one's senses. Zhu Guangqian said: "the experience of beauty is the experience of intuition, and the right of intuition."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赵們;《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倪劲松;;“太极”之词源考述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张连伟;郭君铭;;《庄子·外物》“两陷”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10 阚绪良;“的卢”成为凶马的原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腊永红;鲁西龙;王振华;;《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略论[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6 杨星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因”与“范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5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琳斌;《庄子》畸人形象的美学价值刍议[J];阅读与写作;2000年09期

2 刘金明;《庄子》作者刍议[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李谷鸣;论庄子文学的喜剧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4 史鸿文;论庄子的审美观照理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左东岭,,杨雷;内在超越与庄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庄子养生理论探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曹智频;文化潜流:庄子“道”论的后世遗响[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7 朱谦之;《庄子》书之考证[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8 杨黎源;庄子处世哲学新探[J];探索;2002年06期

9 魏秀艳,高云斌;庄子——中国文学的奠基者[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时晓丽;混沌之美——庄子生存美学思想探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慧;;王船山对精神自由的祈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张梅;;《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从庄子的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谈起[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金尚理;;逍遥:庄子人学思想解读[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任增辉;;《庄子-内篇》的心理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卫红;;绝弃“仁义”之后——老、庄的道德教育在哪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谭佛佑;;庄子与道家教育思想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张晓芒;;庄子“辩无胜”新探[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尚永亮;;闻一多与庄子[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10 张方;商国君;;从“道”看庄子的美学思想[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超元;庄子语穿“大葫芦”[N];天津日报;2004年

2 龙全忠;让城里人羡慕的唐庄子村[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3 陈中浙;老、庄哲学中的“人与自然”[N];浙江日报;2005年

4 刘士林;庄子《让王篇》与中国士大夫的生命美学原理[N];学习时报;2006年

5 王洪飞邋尚胤 记者 张立平;石庄子村家家做房东[N];天津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洪波;傅佩荣:认为庄子消极厌世是一种误解[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王俊 马升;山西抢救发掘庄子坪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董毅然;庄再强:我做品牌比较执著[N];北京科技报;2006年

9 李万东 本报记者  翟新群;小庄子镇巧用沃土生金[N];辽宁日报;2006年

10 刘士林;墨子与庄子[N];学习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雪霞;文学庄子探微[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7 胡真;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8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黄芸;战国政学关系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大鹏;多恩与道家美学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会芳;庄子与济慈:“物化”论与“客体感受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高深;论庄子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与超越[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彭昊;庄子思想对儒家思想的融通[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晨霞;竹林七贤庄学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永杰;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晓慧;试论《庄子》言与道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岳贤雷;《庄子·齐物论》“因是”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85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85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