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经验中的审美注意——兼论现有审美经验框架的缺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ree stages of Li Zehou's aesthetic experienc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esthetic atten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whole proces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clarifies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aesthetic attention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shortage in the existing framework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that is, no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aesthetic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200023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剑平;论审美经验中的审美注意——兼论现有审美经验框架的缺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常存文;论审美注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彭强民;人造天合——从自然美的欣赏看“天人合一”[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张建永;不应否定审美重复性——与周宪同志商榷[J];文艺研究;1982年04期
5 陶水平;论审美注意的情境性及其心理机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徐国超;侯庆琦;;固守与变通——也谈审美经验的边界拓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周红芬;王磊;;杜威审美经验特征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胡冬汶;张鸿阁;代琴;;选择迷失与失去定位及真实——关于传媒时代审美体验问题的几点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9 郭冬梅;;杜夫海纳审美对象的真实性[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2期
10 辛潮;;审美经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力批判》学习札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祁志祥;;“自适其适”、“至乐无乐”——庄子美学新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7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9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邵同;;毛泽东早期美育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刘鑫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文学院;城市美学与现代城市构建的美学实践[N];延安日报;2006年
6 李永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N];文艺报;2007年
7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9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10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3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8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s,
本文编号:2398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98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