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变形论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artistic transformation, it is natural to think of Kafka the Expressionist's Metamorphosis, whose protagonist, Gregore Samsa, wakes up and becomes a big beetle. In fact, not only modernist art has changed shape, but in a broad sense, any art has changed shape, even realism art is no exception. The deformed form is the aesthetic form that art comes from life and is different from life archetype and return to life essence. Artistic deformation contains the infinite mystery of beauty creation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t is the pursuit of art theory to probe into the law of art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玉珍;艺术变形片论[J];求是学刊;1990年06期
2 朱狄;艺术中的三种“现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3 宋国栋;蒋丽霞;;理念:在意志和艺术之间——叔本华的“理念”学说的美学意义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李沛;歌德论艺术创作的规律——纪念歌德逝世一百五十周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5 冯能保;石涛“尊受”观评述[J];齐鲁学刊;1986年06期
6 朱小江;;艺术的新天地——反审美与丑艺术[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周文彬;荣格的美学思想评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8 罗坚;;存在之思与生命之美——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管窥[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9 申自强;论审美观察的形象性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江冬梅;;中国现代美学建构中的柏格森资源[J];文艺争鸣;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2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公木;;毛泽东美学思想发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6 庄严;章铸;;从古典和谐走向现代崇高的典型形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7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8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全国美学会议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座谈美育和形象思维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张道一;;和谐社会对美学的呼唤[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建平;美学在文化间架起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马岚邋高胜难;浅析达·芬奇的美学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悦笛;美学研究的“本土方法”哪去了?[N];文艺报;2005年
4 高建平邋王春辰;没有理论,现代艺术就没有生命力[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谢诚;美在静谧和谐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杭间;无法拒绝的“伟大”[N];文艺报;2001年
7 张政文;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性美学对康德美学的三种典型回应[N];光明日报;2008年
8 孟建伟;科学与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9 蔚志建;“继续”美育与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年
10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长喜;文化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审美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许利敏;生命的自我救赎[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姜策;人生与艺术的合流[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孟祥海;几何世界:认知与审美[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李艳;达·芬奇科学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9 李琪莉;“美”即为弥补心理缺失之物[D];重庆大学;2009年
10 王莎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0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