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外阿多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模式

发布时间:2019-02-13 01:14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胡潇;日常意识的超越──论自我反思的理性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陈胜云;同一性思维的解构: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初始地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谭培文;高学文;;从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看文化批判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进书;最低限度的和谐——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孙利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与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怀玉;哲学的实现只在可能的瞬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观的批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潘知常;生命的悲悯: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拙著《生命美学论稿》序言[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7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8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9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奋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5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亦一;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范畴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杨光;文化工业:一个批判与反思的话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昌显;启蒙困境中的审美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娣子;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国;;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闫娟;;试析转型期审美文化的基本表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3 粟世来;田泥;;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2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后现代视野下的“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4 吴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段钢(本报记者);理论的原创及其批判方法[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6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7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7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红兵;交往理性视阈中的审美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鹏翮;论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现代艺术观[D];辽宁大学;2011年

3 侯挺南;阿多诺与现代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涛;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美学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娣子;阿多诺的否定美学思想[D];安徽大学;2005年

6 程铧;自然美:从康德、黑格尔到阿多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祁永芳;阿多诺摹仿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毋燕;非同一性的艺术重构[D];西北大学;2008年

9 王耘;论阿多诺否定美学的涵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解玉斌;从否定走向乌托邦[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1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1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