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之说的质疑
[Abstract]:Schopenhauer's pessimism aesthetics, which is used to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is questionable. Schopenhauer's aesthetics should be examined separately from his metaphysical and ethical principles. The term "pessimism" can only be used in his metaphysical view, while in aesthetic view, Schopenhauer's theory of liberation is fundamentally "optimistic". Schopenhauer does not advocate suicide. "pessimism" and "optimism" are ambiguous expressions, which should be limited and explained, and refer to Schopenhauer's aesthetics by "sentimentalism".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516.41;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赵诗华;;“灵与肉的悲情书写”——试论海子悲剧情结的演化及其意象表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杨善解;;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及其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刘锋杰;;朱光潜与宗白华:美学双峰的并峙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苏华;;封建礼教下美丽的“牺牲”——试论《家》中的青年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李林芳;;现代性悲剧叙事的美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李华;;从叔本华美学思想中走出来的王国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徐阳;张翠翠;;浅析电影《梅兰芳》中的悲剧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栗华;焦明甲;;新时期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历史命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5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建平;英语情态动词语义智能排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郑敏希;怀特海“事件”理论的哲学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羡;我国两性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会娟;死亡之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姬广东;分配正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胡君;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义成;未来学中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论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沈佳强;;西方哲学史上两种风险观对当代风险社会研究的影响[J];学术界;2010年05期
3 刘志军;陈会昌;;生活取向量表在初中生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刘志军;陈会昌;王艳;;初中生的家庭环境与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关系及中介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岳崇国;;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比较研究[J];创新;2010年01期
6 刘顺;;孔汉思的儒、基两教人性论差异对比研究分析[J];阴山学刊;2006年02期
7 马淑静;;哈代的生活哲学在《苔丝》中的体现[J];社科纵横;2010年10期
8 赵莉;娄本秋;;美国自然主义与中国道家思想的伦理观对比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2期
9 张静;;走出失乐园的海格力斯——马尔罗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0 胡义成,井新利;未来学大论战孕育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宛小平;;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美学"一词的质疑[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江雪莲;;从实践伦理角度看高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的挑战与冲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欣;;康德国际政治观的精神解读——乐观主义、渐进变革和终极关怀[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陈宁宁;;尼采对王国维与陈铨的影响[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5 彭曦;旷晖;陈会昌;;贵州省处级公务员工作压力、乐观主义与职业倦怠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翁学东;;社会心境、情绪状态与金融决策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万俊人;;“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的建构与解构(论纲)[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周显信;蔡雪珍;;论红军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流芳;;徐昕教授《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一文读后感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坤茂;文艺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文艺报;2007年
2 张晓晖;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阿孜古丽 张黎黎;一曲乐观主义的赞歌[N];西藏日报(汉);2011年
4 袁祥邋肖一;“对中国发展前景,我是乐观主义者”[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万晶;陈耀华 成功的投资者是乐观主义者[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吴晓波;乐观主义者的未来[N];金融时报;2006年
7 邓汉刚;《红军长征记》:一部乐观主义的革命史诗[N];工人日报;2006年
8 国泰君安期货 刘洋;期货基因——乐观的悲观主义或者悲观的乐观主义[N];期货日报;2009年
9 李茂;做教师,就是做一个永远的乐观主义者[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林鸣;餐桌呼唤“乐观主义”[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玉华;三种视角分析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中的沉默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杨再红;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小康;中国近古社会文化与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4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复旦大学;2003年
7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8 魏燕;平衡的寻求:在道德和美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荣祥;走出失乐园[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优平;从哈代的抒情诗看哈代的悲观主义[D];河南大学;2003年
2 王建全;皮蓝德娄短篇小说中的悲观主义语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和灿欣;关于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一书中的幻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潘晓燕;《伊甸之东》主题发展中的内在矛盾[D];厦门大学;2008年
5 胡央波;不确定型决策准则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任春芹;论许地山的思想与创作[D];山东大学;2005年
7 邓媛媛;从狭小到博大[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杨征;论悲剧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9 马文英;辛克莱·刘易斯—现实而又浪漫的乐观主义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晓敏;豪斯曼的悲观主义和坚忍主义[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27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2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