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亚美学与现时代的精神状况

发布时间:2019-05-28 06:13
【摘要】:正美学是时代精神变迁、文明转型的最敏感的触角。曾几何时,以李泽厚为代表的中国美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有创见的命题,成为一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先声和见证。而今天,我们进入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社会矛盾凸显、精神裂变的文明转型时代。从美学上审视这个时代,它正呈现出一种亚美学的趣味。与以崇高、宏大叙事、整体划一、昂扬向上为总体特征的传统美学相比,亚美学是一种处于过渡状态
[Abstract]:Positive aesthetics is the most sensitive tentacles of the spiritual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vilization. Once upon a time, the Chinese aesthetic circles represented by Li Zehou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reative propositions, which became the forerunner and witness of the ideological liberation of an era. Today, we enter an era of civilized transformation with unprecedented material prosperity, promin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spiritual fission. Looking at this era aesthetically, it is showing a kind of subaesthetic interes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characterized by sublime, grand narrative, uniform as a whole and high and upward, Armenia is in a state of transition.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元;出“规”破“格”[J];读书;1995年12期

2 樊美筠;当代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美学——九五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一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3 周文杰;周红路;;生态美学:现代美学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理论界;2008年12期

4 谭好哲;北京全国青年美学文艺理论讨论会综述[J];文史哲;1987年01期

5 王妍;;传统美学与消费时代的疏离及转型[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6 罗汉军;传统美学现代重建的探索: 从《美学与意境》到《艺术意象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刘悦笛;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09期

8 向丽;;总体性神话的瓦解与拾掇碎片的策略——关于两种美学形态及重构美学问题研究[J];东方丛刊;2006年04期

9 周曙;王■;;传统美学意蕴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功能归复[J];农业考古;2007年06期

10 邓文华;;新美学氛围中的中国艺术精神[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昌珍 刘洪波;从传统美学中发掘构建和谐社会元素[N];光明日报;2006年

2 汤拥华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中国美学强调“原创性努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周子乔;反思当代中国美学之哲学基础[D];湖北大学;2012年

3 李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4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红艳;主体的感性之美[D];西北大学;2007年

6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8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6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486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