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生活世界的诗学问题
[Abstract]: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poetics as aesthetics, there is a kind of judgment that is basically recognized. This is the shift from "sanctity" to "secularization". If classical poetics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acred thought, the comprehensive acceptance of secularism has long been the biggest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oetics. How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nsformation? How to grasp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s thought?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se problems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oetics and aesthetics. In depth, the crux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o re-understand the "daily" as the basic quality of the world of life. This means that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modern poetics lies in the transcendence contained in daily life, which presents a kind of "tension of existence" of sacred and secular "two-in-one". This is a perspective for us to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odern poe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美正义论:伦理美学的基本问题研究”(07BZX066)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4.3;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陈建新;;李白艺术与人生的“现代性”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董龙昌;;苏格拉底“美在效用说”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10 蔡庸礼;;写作文化精神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桑本谦;;传统刑法学理论的尴尬(Ⅱ)——面对梁丽案[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高艳萍;;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潘海啸;;关于3G时代的音乐产业和音乐文化的预见性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剑;;日常私语的沉沦——2008年新诗一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滋木;论面向生活世界的思想解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尹树广;现代性、主体的构造与生活世界[J];求是学刊;2003年03期
4 王晓丽;中国语境中的“生活世界”[J];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温德朝;;狂:一个古典美学范畴之思[J];美与时代;2008年01期
6 黄鹏红;;交往实践观视阈下的生活德育[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7 王赠怡;;中国古代艺术史论中的身体美学范畴[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钟妹贵;毛献峰;;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反思[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徐海铭;;回到生活世界:一种探索语义的人文策略[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10 张涛;;“物自体”的两种扬弃:生活世界和现实世界——胡塞尔和马克思的一种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达;;走向日常性和思考性的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2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林安梧;;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曼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黄曼君;;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融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周晓璐;彭运石;;现象学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单勇;吴飞飞;;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伍麟;;现象学对理论心理学的贡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兴良;穿行于生活世界和法律世界之间[N];检察日报;2005年
2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方晓;生活史原来可以这样写![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理论部主任、教授 彭恒军;融合“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杨善华;理解普通妇女的生活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陈遵沂;生存论哲学的意义境域探求[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廖申展;校园呼唤人性化[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刘士林;那个远去的放牛娃带走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谢有顺;文学批评应通达人心[N];文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斌;去蔽·超越·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2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悦艳;回归本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崔光辉;走向真实的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正祥;从“生活世界”看哈贝马斯大众文化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2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启涛;论中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韬;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下的体育课程理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潘永云;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世界的辩证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长倩;交往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师专学生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14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1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