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历史上的捆锁与批判中的释放

发布时间:2019-09-03 16:51
【摘要】:美学自鲍姆加通起而“失丧”其独立地位,成为哲学附庸。美学在其寄生之地———德国古典哲学的兴旺家族中,在被利用的同时也沿着一种特殊模式发展,形成依附性体系论式的美学。这种狭义美学与“神学性”形而上学一同被锁定于特定历史阶段,难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富于批判性的马克思理论开始形成哲学与美学的新型关系,使美学获得完全独立地位。美学研究当自觉认识这一点,突破传统形而上学体系论的形式结构,以获得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宝马,潘惠,陈志华,王骏,巢国祥;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现况及影响因素[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玉梅;黑格尔美学的起点及其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郭院林;;从内容看《文心雕龙·物色》主旨与编次[J];兰州学刊;2006年11期

3 罗益民;心灵的朝圣者——约翰·济慈的宗教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高建平;;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曾耀农,刘黎明;论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规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罗益民;心灵湖畔的伊甸园——作为自然神论者的基督教徒华兹华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徐怀谦;中西古代诗教的异同与优劣及其原因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毛庆;颇有启发意义的相通——屈骚悲慨美类型与西方悲剧观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钱玉婷,黄佳;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雍青;寻求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杨眉;中国园林的美学意蕴对西方园林美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元君玲;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4 罗琴;论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D];湘潭大学;2007年

5 向阿媚;苏轼文艺美学的道教情怀[D];四川大学;2007年

6 宋轶;走在艺术作品之思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7 罗玉钗;困境与契机:读图时代的语文审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饶艳;铁凝小说创作流变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海江;全球化语境下图像霸权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施锐;“形态学”视域下的歌德文艺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封苏琴,郝超,沈洪兵,姜维平;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0年04期

2 韩晓燕,马瑛,王民宪,侯斌,王大宽,窦连成,李新华;安阳市社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年01期

3 董绮娜,董文莉,贾珉;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少亚;;美学杂谈[J];湖南教育;1981年12期

2 栾栋;略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纲领[J];人文杂志;1982年01期

3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J];文艺研究;1982年05期

4 涂途;“美起源于劳动”说异议——施昌东《“美”的探索》质疑之一[J];江汉论坛;1982年04期

5 谢昌余;;高尔太《说美学》序[J];读书;1982年10期

6 贺庆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J];人文杂志;1983年02期

7 祝秉权,曾庆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起点[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8 韩任元;关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考察之一(提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9 东方牧;周均平;;近年来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问题讨论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曹廷华;;简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观点和实践观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2 张岩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历史领域的新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张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评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郑建芳;努力提炼邮政企业精神[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王逢振;为什么编《詹姆逊文集》[N];光明日报;2004年

8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1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1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