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历史上的捆锁与批判中的释放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宝马,潘惠,陈志华,王骏,巢国祥;扬州市农村社区人群肥胖超重现况及影响因素[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玉梅;黑格尔美学的起点及其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郭院林;;从内容看《文心雕龙·物色》主旨与编次[J];兰州学刊;2006年11期
3 罗益民;心灵的朝圣者——约翰·济慈的宗教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高建平;;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曾耀农,刘黎明;论传播过程中的美学规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罗益民;心灵湖畔的伊甸园——作为自然神论者的基督教徒华兹华斯[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徐怀谦;中西古代诗教的异同与优劣及其原因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毛庆;颇有启发意义的相通——屈骚悲慨美类型与西方悲剧观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钱玉婷,黄佳;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5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雍青;寻求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舒;卢梭政治合法性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2 杨眉;中国园林的美学意蕴对西方园林美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元君玲;对本雅明“光晕”理论的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4 罗琴;论帕特里克·怀特的小说[D];湘潭大学;2007年
5 向阿媚;苏轼文艺美学的道教情怀[D];四川大学;2007年
6 宋轶;走在艺术作品之思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7 罗玉钗;困境与契机:读图时代的语文审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饶艳;铁凝小说创作流变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海江;全球化语境下图像霸权的文化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施锐;“形态学”视域下的歌德文艺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封苏琴,郝超,沈洪兵,姜维平;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00年04期
2 韩晓燕,马瑛,王民宪,侯斌,王大宽,窦连成,李新华;安阳市社区人群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年01期
3 董绮娜,董文莉,贾珉;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少亚;;美学杂谈[J];湖南教育;1981年12期
2 栾栋;略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纲领[J];人文杂志;1982年01期
3 陆梅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J];文艺研究;1982年05期
4 涂途;“美起源于劳动”说异议——施昌东《“美”的探索》质疑之一[J];江汉论坛;1982年04期
5 谢昌余;;高尔太《说美学》序[J];读书;1982年10期
6 贺庆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J];人文杂志;1983年02期
7 祝秉权,曾庆富;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起点[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8 韩任元;关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考察之一(提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9 东方牧;周均平;;近年来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问题讨论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10 曹廷华;;简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观点和实践观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2 张岩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历史领域的新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3 张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评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郑建芳;努力提炼邮政企业精神[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7 王逢振;为什么编《詹姆逊文集》[N];光明日报;2004年
8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1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