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庄禅精神与语言学转向看中国审美思维

发布时间:2019-09-11 20:08
【摘要】:西方哲学思想在经过语言哲学的转向之后,开始表现出与中国庄禅精神的契合与对接。本文结合"言、象、意"之辩,从先秦时期思想背景、文化结构与现代西方的语言哲学转向角度来讨论中国的审美范式。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
【分类号】:B223.5;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锋;朱光潜对维柯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及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孙书杰;析古诗词曲中的列锦[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李洲良;阐释的权利:《公》、《z@》释例举隅——春秋笔法与今文经学(上)[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王珂;论新诗诗体建设的恶劣生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叶当前;论《艺概》的文艺批评方法[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珂;论回文诗的文体源流和文体价值[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中宇;不应高估"无韵诗"的诗学价值——重新评估"无韵诗[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杨兴华;马婧;;汉代政治文化与文学观念的嬗变[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9 黄健;钟蔚;;徐志摩诗歌中的传统思维模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杨红旗;意境论与文化化合——兼论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士礼;师陀乡土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福升;柳永、周邦彦词接受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晓玲;论初期白话诗的过渡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锋;望舒的现代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7 罗梅;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2年

8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江久文;诗歌的符号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王守芝;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春;论语义的逻辑演算[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2 杨念群;杨度的佛学思想与晚期的思想转变[J];求索;1986年06期

3 苏丁;评《树王》的天人观和悲剧意识——兼与梁晓声、孔捷生、张承志等人比较[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4期

4 孟泽;“静”的建构与功能[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S1期

5 程文超;现象世界的文化审美与文化现象的审美世界——阿城、郑万隆、李杭育小说创作鸟瞰[J];江淮论坛;1987年02期

6 徐宏力;论空白美[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7 蒋楠;;试评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J];山东外语教学;1987年03期

8 肖平;废名艺术精神双层面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9 程光炜;在含泪的平静中看待农民抑压的世界——论刘犁的悲剧意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10 季红真;;回到狭义的语言概念[J];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裕宁;;关系逻辑的哲学意义[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魏屹东;;认知转向:科学哲学发展史上一次新的战略性转移[A];科学·认知·意识——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4年

4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国山;;第三次语言学转向?——评杰罗德·卡茨的意义形而上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国山;;洛克的意义理论及其内在困难[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任亚辉;叶浩生;;论心理学历史研究的三种理论取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孙雅杰;;无理性的游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逻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丁汉;;论“废话” 语言现象学札记[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胡瑞娜;;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麻天祥;阐释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N];学习时报;2001年

2 何志钧;创构现代化精密化的当代文艺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3 ;自然与情怀[N];科学时报;2003年

4 周宁;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给心理学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5 何志钧;文学理论不懈的跋涉者与守望者[N];文艺报;2004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刘津;多向度的话语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7 肖显静;科学实在论的出路与方法论的重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夏青;从诗学角度看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杨四平;简谈文学批评的构建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陈思侠;疏疏淡淡总相宜[N];酒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莉;语言学转向背景下的小说叙述语言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岗;解释与解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欧阳红霞;论隐喻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3 李淑辉;对“不似之似”的追问[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道卫;见微知著 殊途同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美辉;试论米德哲学中自我理论的社会学转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文宏;蓄于情  游于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8 李艳玲;解读意境[D];苏州大学;2003年

9 郑艳;论罗兰·巴特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建梅;更无花姿态,,全是雪精神[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4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534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