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美学中游戏精神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论西方美学中游戏精神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今社会“游戏”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没有游戏人将无法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于“游戏”的具体概念,人们并无定论。游戏的形式多以消遣和发泄为主,比如魔兽游戏,卡拉OK,蹦极等。这些形式占据了游戏的内容,使原本严肃的“游戏”拥有了更多消遣娱乐的味道。但本文探讨的不是纯娱乐的游戏,而是严肃“游戏”内涵的一种“游戏精神”。 本文通过对西方美学游戏精神演变的论述,提倡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有“游戏精神”来解放人的思想以及完善人自身的发展,总结出“游戏精神”对当下社会的重要性。“游戏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西方的美学游戏说首先关注的是游戏具有的娱乐功能,接着发现游戏的自由特性;其次发现游戏是人实现自我完满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的一种生命冲动。后来人们意识到游戏的独立性,是人认识真理的一个桥梁,也似乎成为了理解生存、思想境界和分析语言的通道。本文将西方游戏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的游戏说,思想的主题是世界,代表人物为赫拉克利特、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的游戏说是西方关于游戏理论的开端,柏拉图是第一个把游戏从天上召回地上的人。古希腊的游戏本质在社会生活中体现了出来,即艺术与游艺活动本身虽充满竞争性和荣誉性,但这与游戏之本质并不矛盾。现代的游戏说,代表人物为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尔,现代游戏说关注现实生活本身,具有自主性、反本质主义、实践性、活动性等特征。伽达默尔是以“审美无区别”来反对康德的“审美区别”,来拉近艺术和真理的界限,把艺术整体与完整存在全然联系起来。后现代的游戏说,代表人物为德里达、福柯,强调对整体性,中心意义的消解,提倡特殊性、多元性、不可预见性,具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哲学本体论等特征。后现代游戏说,关注人的现实状况和人对生活的现实感受,认为游戏具有自主性,游戏的核心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现实活动。本文认为“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是一种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富有创新意识的精神,是一种平等合作的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的精神。通过对“游戏说”的论述,使人们意识到人的自由,人的异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依靠拥有“游戏精神”来实现。唤醒人们感性的意识,重拾人类的自信,让人们自由自在的建设、保护、珍惜自己的家园。
【关键词】:西方美学 游戏说 游戏精神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3-0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古希腊美学思想中的游戏精神9-16
- 1.1 “游戏“与人身心和谐和体魄的强健9-11
- 1.2 “活火”的自我游戏与智慧的开启11-13
- 1.3 闲暇中的自由—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13-16
- 第二章 近代美学中的游戏精神16-21
- 2.1 游戏冲动—感性与理性的沟通16-17
- 2.2 艺术中的游戏精神与人的自由本质17-21
- 第三章 现代美学中的游戏精神21-25
- 3.1 "游戏"的核心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21-23
- 3.2 "游戏"具有反本质主义特征23-25
- 第四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游戏说25-32
- 4.1 游戏对本质和终极根据的消解26-28
- 4.2 游戏对人的现实生活的追求28-30
- 4.3 游戏与人的自由30-32
- 第五章 游戏精神与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32-37
- 5.1 对工具理性主宰的解构33
- 5.2 游戏精神对消费至上的超越33-35
- 5.3 对人性和谐和人自由精神的培养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峰;;游戏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2 宋眉;;浅谈动画片对儿童的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3 刘淑英;;豁达,赋予人生完美的色彩[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4 侯鹏;李琦;;浅谈少儿电视节目中的游戏精神[J];中国电视;2011年06期
5 赵坤;;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邹洪锦;;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的共同审美趣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何家欢;;关于儿童文学经典品质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徐洁;;从《女巫》看儿童电影改编的美学策略[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娟娟;;打开游戏之门——西方儿童文学意义的转变对童书出版的启示[J];中国出版;2011年15期
10 邢建昌;;一部系统阐释雅斯贝斯美学独特风貌的专著——评孙秀昌《生存·密码·超越—祈向超越之维的雅斯贝斯生存美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沈莉;;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6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全国美学会议学术报告会结束继续分组讨论美育等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9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泉 戴天善;《哈利·波特》──苦难叙事与游戏精神[N];文艺报;2002年
2 晓雨;读《西方美学论稿》[N];文艺报;2001年
3 ;奥运精神与游戏精神[N];电脑报;2008年
4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书乐;游戏的开放精神[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陈苏;如何看童书创作“淘气包热”[N];文学报;2007年
7 西篱;回归儿童剧的游戏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王德胜 唐善林;多视角的整合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2年
9 祁志祥;读《西方美学范畴史》与《中国美学范畴史》[N];美术报;2006年
10 赵廷;国产网游为何迷失了文化的方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玮;竞技与游戏[D];吉林大学;2010年
6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9 冯季林;教学的游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论西方美学中游戏精神的演变[D];西北大学;2010年
2 许菲;论游戏精神对室内设计的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利芹;论杨红樱校园小说创作中的游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金娟;论游戏精神的文本呈现[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郑伟;游戏精神与儿童写作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小弘;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艳蓉;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琛琛;游戏精神与美术教学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洪;论室内设计中的游戏精神[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曾宪文;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游戏精神[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西方美学中游戏精神的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7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