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和“执中”的文化渊源梳理

发布时间:2021-03-14 03:10
  对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尚书、清华简、《逸周书》等古代文献进行梳理,探讨"中"理念和"执中"方法的发展脉络,认为古代文献中的"中"和"执中"与易学中的"阴阳中和"之道及"成位乎其中"等易理、儒学的中庸之道、道教"一即中"等理念一起,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心理、行为方式、处世作风和人格境界。"中"的理念、"执中"的方法,是华夏文化的内在基本特性,"中""执中"已成为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文章来源】:美与时代(下). 2019,(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殷代甲骨文、周代金文的“中”
二、古文献中的“中”和“执中”
    (一) 《尚书》“中”的理念和“执中”的方法
    (二) 清华简《保训》篇的“中”和“执中”
    (三) 《逸周书》中的“中”和“执中”
三、易学
    (一) 发轫于自然、流变于人文
    (二) 《周易》中的“中”和“执中”
四、儒学
    (一) 《论语》中的“中”和“执中”
    (二) 《中庸》 (2) 中的“中”和“执中”
    (三) 道统及阳明心学
五、道学
    (一) 《道德经》《庄子》
    (二) 重玄学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甲骨金文“中”字初义与商周宗庙旗杆铭旌制度研究[J].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太一生水:华夏大洪水时期的易理回响[J]. 段汉明.  许昌学院学报. 2016(04)
[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J].   文物. 2009(06)
[4]“亨行时中”,“保合太和”——论《易传》的中和哲学[J]. 董根洪.  周易研究. 2002(03)

硕士论文
[1]成玄英重玄学思想研究[D]. 谢牧夫.苏州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81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081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