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君子人格及其生态审美内涵
发布时间:2021-11-06 05:45
现代工业文明的推进为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着巨大的改变,如物质的丰盛、科技手段提高、人生意义的多元追求等都使得现代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面貌。人类社会在一路高歌的繁荣发展中,于理智反思之下,不难发现诸多危机问题的同存。在自然生态中,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自然家园在人类无节制地索取中渐渐缺乏生机;在社会生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矛盾四起,国与国之间争端不断,各类异端主义不断涌现到历史台前,跃跃欲试地挑战着人类生活家园的底线;在精神生态中,人的自我异化问题尤为严重,对审美和自由的超越体验已显得与人生目标格格不入。在当前问题下,生态美学学者展开对传统认识的批判,突破启蒙运动以来主客二元对立的机械论世界观,提出系统整体性世界观,将人类作为有机物,重新融于整体系统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人学”思想里,有诸多与西方思想相契又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所用的丰富资源,如君子与自然的相处关系,以“天人之和”为最高追求,强调知天与畏天的统一,提倡与万物一体相通的生态审美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之和”,将仁善之心转化为仁善之行,以“推己及人”的方式从吾之喜乐关联至他人、万物的情感中,以“笃志尚功”的抱...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创新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人精神维度的探索
二、关于君子人格的文化研究
第一章 君子考辨
第一节“君子”考源
第二节 西周“君子”内涵辨析
一、天命观之变:以德配天
二、君臣关系之变:尊礼有序
三、君子之辨:“位”与“德”
第二章 儒家的君子人格
第一节 君子人格的精神建构
一、对“位”的拓展:私学兴起、有教无类
二、对“德”的拓展:内在超越、审美体验
第二节 君子人格的精神核心:中和
一、“中”、“和”的内涵
二、“中和”的内涵、意义
三、“中和”作为君子的核心品格
第三章 君子人格中的生态审美内涵
第一节 君子人格与自然生态之美
一、天人之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二、毋我、敬畏——中和为法的自然认识观
三、比德之美——以自然为参照的道德审美观
第二节 君子人格与社会生态之美
一、推己及人——仁善为本的社会伦理法则
二、笃志尚功——兼济天下的社会使命
三、大同社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三节 君子人格与精神生态之美
一、礼仁之和——人与自身的精神关系
二、君子不器——超越物化的审美人生追求
三、反内求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精神生态”研究二十年[J]. 朱鹏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 杨春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J]. 蒙培元. 中国哲学史. 2003(04)
[4]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J]. 陈望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5]浅层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J]. A.奈斯,雷毅. 哲学译丛. 1998(04)
[6]试论“天人合一”[J]. 任继愈.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01)
[7]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J].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90(03)
[8]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J].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84(04)
本文编号:3479280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创新
一、研究目的
二、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人精神维度的探索
二、关于君子人格的文化研究
第一章 君子考辨
第一节“君子”考源
第二节 西周“君子”内涵辨析
一、天命观之变:以德配天
二、君臣关系之变:尊礼有序
三、君子之辨:“位”与“德”
第二章 儒家的君子人格
第一节 君子人格的精神建构
一、对“位”的拓展:私学兴起、有教无类
二、对“德”的拓展:内在超越、审美体验
第二节 君子人格的精神核心:中和
一、“中”、“和”的内涵
二、“中和”的内涵、意义
三、“中和”作为君子的核心品格
第三章 君子人格中的生态审美内涵
第一节 君子人格与自然生态之美
一、天人之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二、毋我、敬畏——中和为法的自然认识观
三、比德之美——以自然为参照的道德审美观
第二节 君子人格与社会生态之美
一、推己及人——仁善为本的社会伦理法则
二、笃志尚功——兼济天下的社会使命
三、大同社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第三节 君子人格与精神生态之美
一、礼仁之和——人与自身的精神关系
二、君子不器——超越物化的审美人生追求
三、反内求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精神生态”研究二十年[J]. 朱鹏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 杨春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J]. 蒙培元. 中国哲学史. 2003(04)
[4]生态美学及其哲学基础[J]. 陈望衡.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5]浅层生态运动与深层、长远生态运动概要[J]. A.奈斯,雷毅. 哲学译丛. 1998(04)
[6]试论“天人合一”[J]. 任继愈.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01)
[7]再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真善美问题[J].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90(03)
[8]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J].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84(04)
本文编号:3479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47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