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恩施地区西兰卡普图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5 04:08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随着公众对于文化产业的持续高涨的关注热情,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工艺走上了历史舞台,土家族古老的手工织锦技艺是其中的典型。2006年6月,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目(编号:368Ⅷ—18)。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古老的手工织锦技艺的产物,是土家织锦的土家语称呼,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是土家族传承千余年的文明记忆。在恩施地区,西兰卡普图案题材十分广泛、种类丰富多样,笔者通过深入恩施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旁听西兰卡普织造课程,将西兰卡普已有图案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剖析其图案符号传递出的审美内涵和形式特点,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西兰卡普,营造西兰卡普健康传承的生存环境,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发展途径。第一章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入手,剖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意义。第二章为恩施地区西兰卡普概述,分别介绍恩施地区土家族、西兰卡普、恩施地区西兰卡普的现状。第三章为全文的重点章节,分为两个模块。一是根据西兰卡普主图案的具体内容,对西兰卡普的图案进行了八大分类,分别为崇拜类、传说类、动物类、植物类、风俗类、... 

【文章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恩施地区西兰卡普图案研究


—1西兰卡普车饰(作者拍摄于湖北恩施)

恩施地区西兰卡普图案研究


—1恩施地区的地理分布图(来源于网络下载)

恩施,土家族,节日,阴历


图 2—2 恩施土家女儿会现场(来源于网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土家族形成了大大小小极富特色的节日,除了最受重视的女儿会,牛王节、月半节、晒龙袍节、赶年节也是恩施地区土家人较为重视的土家节日。牛王节定于阴历的四月八日,主要是为了感谢牛王的功劳,人们来到牛王庙烧香祭拜。月半节是土家族人延续最久的节日,在阴历的七月十二日,这一天,土家族人会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然后祭祀已逝的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兰卡普艺术意蕴探究[J]. 谌誉中.  怀化学院学报. 2015(10)
[2]西兰卡普中的色彩变迁[J]. 王慧,余秦锋.  大众文艺. 2015(19)
[3]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为例[J]. 龙柯.  民族论坛. 2015(07)
[4]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土家族织锦图案的变化与发展[J]. 陈文武,黄伯权.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03)
[5]“西兰卡普”的纹样与土家先民的“蛇崇拜”[J]. 谷斌.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5(01)
[6]湘西永顺西兰卡普技艺调查[J]. 安薇竹,王乐.  丝绸. 2014(08)
[7]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J]. 李梦,林正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8]探析西兰卡普的色彩设计[J]. 孙海洋.  美术教育研究. 2014(06)
[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J]. 高宏蕊.  兰台世界. 2014(02)
[10]浅析西兰卡普与现代服装设计[J]. 左俊.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3(03)

硕士论文
[1]传统土家织锦纹样解析[D]. 任雄.武汉纺织大学 2015
[2]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马丽.武汉纺织大学 2011
[3]土家织锦纹样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彭以.湖南师范大学 2010
[4]土家织锦艺术符号探寻[D]. 胡文娟.湖南工业大学 2008
[5]西兰卡普技艺之启承[D]. 刘霞.武汉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1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551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8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