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05:15

  本文关键词: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成中英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其熔铸中西方哲学传统而创的“本体诠释学”的哲学理论。成中英的哲学论著当中不乏他对美学的论述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了建基于自身哲学的有自身特点的美学思想。及至2011年成中英的美学讲演集《美的深处:本体美学》的出版,可以说,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已经濒于成熟。但是,由于成中英的理论和著作主要集中在哲学方面,美学论著面世较晚,所以当前对他的研究也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的研究为主,美学思想的研究则不充足。 成中英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本体美学”。成中英的美学思想是从他的本体诠释学引申而出的,也可以作为本体诠释学的一部分。他针对当前美学越来越实用化的现象提出“本体美学”,本体美学是一种哲学美学。他用中国哲学的本体补足西方哲学的不足,力图使美学的研究从现象回到本体,回到人自身。本体美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利于中国美学融入世界不断实现其现代化。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笔者认为,“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面临重重困难,这是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大背景。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成中英的个性气质则直接助力其美学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成中英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中英最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是“美在本体”。成中英认为宇宙和人的本体是相通的,人能够经验并描述宇宙的本体。所以本体就在人的身上,美不在于外在对象,而在于人的内在经验,美是由人的心灵发射的价值。本章从“本体美学”和“诠释美学”两个方面对此观点进行论述。首先是“本体美学”,它是“美在本体”的具体化。论文从本体美学的内涵和架构以及本体美学的最终发展——生命本体美学来论述本体美学的主要内容。由本体美学的主要内容,得出美的本质即:“美之为主客体间的创造性和谐”。中国的本体美学的主要体现是易学美学,中国本体美学的两种样态是充实和空灵。第二是“诠释美学”,诠释在美学中有两个作用,一是美的形成本身就是人对宇宙本体的经验诠释,二是美学研究也是一种诠释。相对于本体美学来说,诠释美学则是一种不同类型的美学。美是“自本体诠释”和“对本体诠释”的不断循环,美就是有本体性的人不断经验宇宙、宇宙本体不断影响人的循环过程。而当前失掉本体的“问题美学”,实际上就是“诠释美学”的体现。 第三部分对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特点进行总结。本体美学从人的存在本身探讨美的本体,强调美感经验,使美学回到人本身,这体现了生存论的美学的客观趋向,这是其美学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成中英美学思想自始至终都与他的哲学理论一脉相承。所以,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第二个特征是哲学思想的美学承继。中西对比的思维方式一直熔铸在成中英的美学思想之中,他“先出乎其外,后入乎其内”,通过学习西方来构筑中国美学的理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成中英美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中西比较的思维方式。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美学,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的世界化和现代化是成中英一直立志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成中英美学的第四个特点是全球化的美学视野。 第四部分对成中英的美学思想进行评价。总体来说,成中英的美学思想有不足也有意义。其思想的意义:首先在于成中英独到的美学感悟对美学界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其次,它为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理论视角;最后,在促进中国美学世界化和现代化方面,成中英的探索给予中国学人以独到的重要启示。其思想的不足之处:其美学思想不系统、缺乏逻辑性,并忽视审美实际。
【关键词】:成中英 美学思想 本体美学 诠释美学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3-0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4
  • (一) 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综述10-12
  • (二)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研究价值12-13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逻辑架构13-14
  • 一、 成中英美学思想形成的背景14-24
  • (一) 时代条件14-16
  • (二) 理论基础16-21
  • (三) 个性气质21-24
  • 二、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24-48
  • (一) 本体美学24-44
  • (二) 诠释美学44-48
  • 三、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特点48-57
  • (一) 生存论美学的客观趋向48-49
  • (二) 哲学思想的美学承继49-51
  • (三) 中西比较的思维方式51-54
  • (四) 全球化的美学视野54-57
  • 四、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评价57-62
  • (一)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意义57-60
  • (二) 成中英美学思想的不足60-62
  • 结语62-63
  • 参考书目63-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三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成中英;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陈望衡,吴志翔;从“道”到“境界”——成中英关于“道”的诠释的美学启迪[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成中英谈中国哲学之未来[J];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5 潘繁生;;老子的宇宙本体美学观及其对后世文艺美学的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6期

6 陈望衡;中华文化的美学智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麻天祥,詹志和;拓进中的回望:美学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与终极形态——兼论“本体论美学”向“存在论美学”的转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朱志荣;;论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侯敏;;成中英“哲学诗”与文学观的美学内涵[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秋月;以杜维明和成中英为例的波士顿儒学与夏威夷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成中英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389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