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下中国的“审美泛化”现象简析

发布时间:2017-08-21 08:38

  本文关键词:当下中国的“审美泛化”现象简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泛化 生活美学 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


【摘要】:因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媒介科技的推动,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传播,"审美泛化"现象不仅是当下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存在,也是生活美学的主要研究范畴。本文将"审美泛化"现象置于较为宽泛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探讨"审美泛化"现象在生产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好用"与"好看"的特征,美食、美服、美宅在消费领域的呈现等具体表征进行论述,并对"审美泛化"现象在经济力量、媒介科技、消费文化等成因进行思考。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审美泛化 生活美学 审美文化 消费文化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传播,视觉图像的充斥泛滥。美学理论发生了时代性的变更,审美活动亦发生了巨变,文艺范畴已扩展至生活的诸多领域。日常生活审美化即“审美泛化”已渐趋主流地位,艺术已渐离审美的核心区域。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陈中权;论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荣;桑农;;文艺美学学科三十年建构的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冯明兵;;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艺术设计的一些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曹宇;;从生活剧热播看日常生活审美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卢衍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程勇;中国文论重建的困惑与反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吴楠楠;;日常生活审美中的审美心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8 邹强;快感与文艺学——也谈文学理论的边界[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9 陶东风;;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近发展[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10 陈庆祝;;意味深长的“边界”之争[J];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雷跃捷;;中国内地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嬗变轨迹[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马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3 黄晶晶;品牌服装企业以审美化为框架的组织制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4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梅;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徐勇;大众文化政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俊杰;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与艺术化生存[D];河南大学;2011年

3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银平;当今文学转型发展:危机与生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莫秋玲;克尔凯郭尔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易亭亭;对传媒娱乐的伦理思考[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于今日批评的答问[J];南方文坛;1999年04期

2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敦卫;;“趣味共同体”与审美泛化再考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杰;;诗意的栖居——从艺术的起源观照当代“审美泛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赵伯飞;郭丹丹;;审美泛化的模型构建与解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赵伯飞;郭丹丹;;审美泛化的辩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1期

5 赵伯飞;郭丹丹;;审美泛化的走向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寇瑞娟;;后美学视野中“审美泛化”现象的中西观照[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郑英;黄汉军;;艺术与现实的逆转——论审美泛化与现代生活[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赵洪涛;;商业文化的审美泛化与学术价值立场的选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李勇;李姣;;媒介复制、审美泛化与价值悖论[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4期

10 李瀛慧;;浅析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审美泛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霍桂桓;“审美泛化”辨析[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丹丹;当代审美泛化的现状、解构及其走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玲莉;数字化时代下艺术审美泛化趋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崔悦;当代中国审美泛化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1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711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