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审美风格论

发布时间:2017-09-24 04:03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审美风格论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古典美学 柔美风格


【摘要】:"厚"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集合中一个偏向于风格论的衍生范畴,它的形成与我国古代传统农耕文明、血缘宗法制度和母权文化潜留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厚"作为一个反映风格形态的美学范畴,主要表现为一种对含蓄蕴藉、自然醇厚的艺术特征的推崇和追求,折射出华夏民族崇尚温婉柔美的审美倾向,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审美传统之一。
【作者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柔美风格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自先秦萌芽到明末清初逐渐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文化渊源流变、时代政治思潮、文艺创作实际等都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印记,不同艺术理想和美学追求的人对它的提倡和探讨,使美学“厚”范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朗;;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美学史大纲》绪论[J];学术月刊;1985年08期

2 范均;;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双重主题——评《中国美学史大纲》[J];学习与探索;1987年03期

3 程地宇;文之本体与道之本相——艺术空白片论之二[J];探索;1991年04期

4 彭修银;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几个问题[J];人文杂志;1992年04期

5 刘方;;评《静默的美学》[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6 罗翊重;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思维模式的深层探索[J];学术探索;1997年04期

7 陈云梅;审美的瞬间——中国古典美学的时间意识探微[J];齐鲁艺苑;1999年04期

8 李满;;中国古典美学的凝神静虑说及其与道禅哲学的渊源[J];创作评谭;2005年02期

9 魏久尧;;中国传统大学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3期

10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李庆本;;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7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军海;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亟须解决的三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4 李修建;直面器物的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9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7 常智奇;建构自然整体 和谐论的美学观[N];文艺报;2005年

8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杜安;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N];贵州日报;2008年

9 王柯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跨文化美学片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鹏英;二程理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鹤立;试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三分思维方式[D];安徽大学;2004年

2 杨江涛;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悲”[D];郑州大学;2005年

3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4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程一聪;中国古典美学“谐”现象探微[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9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09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