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朱光潜实践美学视阈下的形象思维理论探索

发布时间:2017-09-24 06:28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实践美学视阈下的形象思维理论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朱光潜 形象思维 实践美学 诗性智慧


【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史上发生过两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形象思维理论的论争,作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大家的朱光潜主要参与了第二次论争。在此次论争中,朱光潜依据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的形象思维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实践美学视阈下的思考,阐明了其形象思维理论的主要观念,提出了形象思维理论"诗性智慧"的审美内蕴,形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形象思维理论体系。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朱光潜 形象思维 实践美学 诗性智慧
【基金】:南京晓庄学院科研项目“朱光潜与当代文艺运动”(2012NXY3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在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规模比较大的形象思维理论论争。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历时近10年,第二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历时近8年。“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和从1978年到1985年,形象思维两度在中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1]朱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立元;路程;;新时期朱光潜美学思想中实践观念的发展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钟名诚;;朱光潜的“蜕变”与“坚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2期

3 高建平;;“形象思维”的发展、终结与变容[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4 薛富兴;“美学大讨论”时期朱光潜美学略论[J];思想战线;2001年05期

5 吕慧鹃;形象思维的讨论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J];文史哲;1980年01期

6 刘欣大;“形象思维”的两次大论争[J];文学评论;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钟名诚;;中西交融的散文艺术观——朱光潜的散文思想与创作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中的科学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伍永忠;;朱光潜的美学与人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雪文;趋于人生的艺术,趋于艺术的人生——谈朱光潜的散文观与散文创作[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陈琰;;桐城派文论对朱光潜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薛磊;;论书评写作的公正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方国武;;《淮南子》文艺理想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杜蕾;;“译”犹未尽——中国古典诗歌的可译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高建平;;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6 王馨曼;;马克思《手稿》与中国美学热[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7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8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朱羽;“社会主义”与“自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玲;论四十年代小说的想象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竞强;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媛;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试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静;“以意逆志”阅读教学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庄宽;朱自清“透彻了解”阅读教学观刍议[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章启群;论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兼评“实践美学”的形而上性质及局限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薛富兴;从心理美学到哲学美学——20世纪后期朱光潜美学学术道路的反思[J];南开学报;2002年03期

3 郭因;;朱光潜(连载六)[J];江淮文史;1993年06期

4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5 高金岭;;翻译与政治——1949年后朱光潜西方美学的翻译与政治关系初探[J];上海翻译;2008年02期

6 郑季翘;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J];文艺研究;1979年01期

7 朱光潜;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J];哲学研究;1957年04期

8 李拓之;红楼梦中的小人物[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念孙;朱光潜与“五四”运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肖鹰;战争边缘的“静穆”——论朱光潜的诗歌理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3 王攸欣;怎样研究朱光潜?——答肖鹰对我的《选择·接受与疏离》的批评[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4 宛小平;论朱光潜美学的方法与问题[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5 杨红莉,董志民;朱光潜“三元调适”的文学观[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6 高海燕,莫先武;“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读《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周红;;新发现的四篇朱光潜佚文[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夏中义;;论朱光潜的“出世”与“入世”——兼论朱光潜在民国时期的人格角色变奏[J];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9 曹谦;;朱光潜美学中的儒道关系新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10 巩青燕;;也谈朱光潜的“静穆说”[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5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钟名诚;;朱光潜文学批评方法论[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7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郭世轩;;论朱光潜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10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蔚;朱光潜与劳伦斯[N];东方早报;2014年

4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王蔚;朱光潜的著述和译笔[N];东方早报;2014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美学中国化——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负责人、安徽大学教授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7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9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2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3 刘飞;朱光潜喜剧心理学思想之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张仙花;朱光潜早期审美心理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7 陶洋;朱光潜悲剧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8 孙艳侠;朱光潜悲剧理论之渊源与价值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9 王艳丽;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评述[D];延安大学;2010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09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09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