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体验到理解之路

发布时间:2017-10-02 08:12

  本文关键词:从体验到理解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狄尔泰 体验 理解 生命 历史


【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狄尔泰的体验论美学思想。狄尔泰的美学思想有一个从前到后的转变过程,从前期的体验转向后期的理解,但是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狄尔泰思想的来源,狄尔泰从经验主义中汲取了经验的土壤,从浪漫主义那里得到了情感的力量,从康德那里接受了想象力的阐发,受到了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狄尔泰的“体验”美学思想,狄尔泰的体验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生命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的个体生命,而且也指历史共同生命。艺术品的创作需要艺术家们的内心体验,诗人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本身。第三部分介绍了狄尔泰后期的“理解”理论,首先,狄尔泰从体验转向理解是有原因的,他发现体验的描述心理学基础并不能够解决普遍生命的问题,而理解正是使个体生命走向历史生命的动力。理解不仅仅是再体验,同时也是对体验的一种提升和超越。体验和理解,二者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狄尔泰生命体验论美学的全部内容。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狄尔泰美学思想的局限和贡献。虽然狄尔泰对个体生命与历史生命的论述有一定合理性,但是他却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矛盾之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狄尔泰对美学理论乃至对个体生命价值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促成了哲学史上解释学的第一个转向,给艺术家的创作指明了出路,也为我们经营自己的人生提供了建议,创造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这才是体验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狄尔泰 体验 理解 生命 历史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章 狄尔泰体验思想来源11-18
  • 第一节 对经验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批判11-14
  • 一、 对经验主义的重新认识11-12
  • 二、 对浪漫主义的继承12-14
  • 第二节 西方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与非理性主义的产生14-15
  • 第三节 对康德哲学的追问15-17
  • 一、 对康德的批判与反思15-16
  • 二、 对康德“想象力”的接受与勃发16-17
  •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永远不息的生命之流——体验的发生18-30
  • 第一节 体验概念的提出背景: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之不同18-19
  • 第二节 体验概念的形成19-27
  • 一、 内在体验与外在体验19-20
  • 二、 体验的含义20-27
  • 第三节 体验的特征27-29
  • 一、 直接性27
  • 二、 自觉性27-28
  • 三、 超越性28
  • 四、 连续性28-29
  •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从体验到理解的转变30-38
  • 第一节 体验的心理学困境——为何从体验转向理解30-31
  • 第二节 理解的内涵31-35
  • 一、 理解何以可能31-32
  • 二、 理解是对生命的透视32-33
  • 三、 理解的四重含义33-34
  • 四、 体验、表达与理解34-35
  • 第三节 体验与理解的关系35-37
  • 一、 理解是一种再体验35-37
  • 二、 理解是对体验的提升37
  •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狄尔泰体验美学的局限与启示38-46
  • 第一节 狄尔泰思想的局限38-40
  • 一、 先见与偏见的误解38-39
  • 二、 个体与历史的循环39-40
  • 第二节 狄尔泰的贡献40-45
  • 一、 解释学的转向——哲学意义40-42
  • 二、 艺术感染力的诉求——审美意义42-43
  • 三、 创造一个有意味的世界——生命意义43-45
  • 本章小结45-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海英;;通往他者之路的实践论反思[J];长白学刊;2010年02期

2 史修永;;论理解——对西方现代美学史上一个重要关键词的考察[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朱松峰;;狄尔泰为海德格尔“指示”了什么——关于生活体验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李红宇;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5 刘伟;体验本体论的美学——狄尔泰生命哲学美学述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莫伟民;;论狄尔泰的生命认识论[J];学术月刊;1991年01期

7 谢地坤;;狄尔泰与现代解释学[J];哲学动态;2006年03期

8 谢地坤;狄尔泰:在形而上学与非形而上学之间[J];哲学研究;2002年12期

9 R.A.麦克瑞尔;F.罗迪;安延明;;狄尔泰《精神科学导论》概述——《狄尔泰选集》第一卷导言[J];世界哲学;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洁莹;论狄尔泰美学的生命诉求[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8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58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