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缤纷都市中那双游移的审美之眸——“游荡者”内涵之迁变及其核心质素考论

发布时间:2017-10-02 09:04

  本文关键词:缤纷都市中那双游移的审美之眸——“游荡者”内涵之迁变及其核心质素考论


  更多相关文章: 游荡者 审美 现代性 城市


【摘要】:早期游荡者是19世纪巴黎的产物,他们对现代性有一种欢呼的心态与强大的自信,寻求着"现代生活中史诗性的一面";波德莱尔定义的游荡者是一个创造自己美学世界的君王,在自我的消散与凝聚中摇摆;本雅明塑造的游荡者以怀旧为主导性姿态,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商业文化;消费时代以来,游荡者概念渐趋被"游荡性"取代。概而言之,存在着一个以都市审美为核心的游荡者概念圈:最里层的是"漫游者的崇高偶像",最外层的是处于游荡状态的都市人,中间则是由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变过程中由于对立面的变化而产生的由私人性游荡者向公众性游荡者转变的文人群,他们承受着诗意激情与生存困顿的持续冲突,并不断发生转变。贯穿三者的是"不断寻求新的感觉、空间与风格"的游荡性。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关键词】游荡者 审美 现代性 城市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游荡者(flaneur)”①是近年来持续活跃于西方理论与批评界的一个文化概念,它最初与19世纪的巴黎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特定地方的社会现象被接受,影响最广泛的描述来自于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近年来,“游荡者”一词的使用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其原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时;论审美现代性[J];学术月刊;2001年05期

2 吴予敏;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J];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3 冯宪光;毛泽东与人民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6期

4 谭好哲;语境意识与中国美学现代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陈军;生态美学与现代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尤西林;;“美学热”与后文革意识形态重建——中国当代思想史的一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章辉;现代性:美学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徐勇;反驳实践美学终结论——与章辉先生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刘聪颖;;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性及启示[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扬;;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4 罗新宇;;美的社会学定位——对美的历史起源的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建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现实性与现代性的反思[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查常平;;作为意性文化的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王朝元;;关于城市建设中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陆扬;现代性和文化霸权不是一回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刘晗;现代性与建构乡土美学的可能[N];文艺报;2005年

3 简德彬 林铁;乡土美学的理论自觉[N];文艺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宋广玉;常念如意处,储蓄美和爱[N];南京日报;2008年

5 童庆炳;美在关系中[N];人民日报;2005年

6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7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8 张静;审美:换一种心态[N];安徽经济报;2004年

9 北师大中文系 王一川;是后现代激活了现代[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本版特约主持 王岳川 肖鹰 杨俊蕾;中国学者质疑杰姆逊:是否又引来了西方霸权的幽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4 李河成;审美共通感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3年

6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9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长庚;马克思的感性理论与美学问题[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2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5 吕宏波;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宗勇;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学热的缘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玲;“仁”的存在论意义及其美学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8 张慧;宗白华生命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8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958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