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侗族傩舞“咚咚推”的象征符号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18 19:50

  本文关键词:侗族傩舞“咚咚推”的象征符号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侗族 咚咚推 形态 象征符号 象征表达


【摘要】:民俗舞蹈既是一种身体行为的方式,又是一种具有特定民俗语境的身体语言符号。它表达着在特定情境下某一族群的文化及历史记忆。作为凝结着当地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复合体,民俗舞蹈作为身体语言,在更深一层次表达着民族或地方的宇宙观、伦理观、宗教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生计方式等知识体系。因此当我们解读舞蹈的形态及意义时,应将其置于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民俗语境中去考察研究,阐释其语义,解读其地方性知识。层层剖析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准则与文化逻辑,分析有哪些自然及社会因素影响着舞蹈,又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舞蹈的发展及变迁。舞蹈在这个社会族群中又是如何影响着该族群的社会生活,将舞蹈置于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更能全面、动态的剖析舞蹈文化。 本文选取侗族民间传统傩舞“咚咚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天井寨和钟溪寨的田野调查,分析其动作语汇、音乐、唱腔、面具等形式要素,同时关注其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变迁,及其变迁中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的转变所导致的传统意义的脱落。通过对传统形态中“咚咚推”各象征符号的解读,剖析当地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计方式、信仰体系的影响,以及“咚咚推”中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分为绪论和三个章节:绪论主要阐明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一章概述“咚咚推”的起源及其所依托的民族志背景;第二章从艺术形态上对“咚咚推”的仪式过程、身体语汇、音乐及唱腔、面具、服饰进行全面的描述,同时分析其另一种展演情景下的形态变迁及其功能的转变;第三章以传统“咚咚推”为分析对象,将其放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去寻求其象征符号意义的表达及阐释,剖析其文化内涵和当地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信仰体系。 在研究方法论上,本文主要运用舞蹈生态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一方面强调对“咚咚推”的整体性描述,分析其各形式要素的特质及身体运动方式,另一方面分析“咚咚推”背后所蕴藏的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其象征表达中的文化内涵。 本文力图把即将濒临失传的“咚咚推”置于当地的社会文化大语境中,尽可能努力接近原貌的对其进行描述,进而深入解读其象征表达的意义及内涵,同时为侗族文化和傩舞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微薄的参考和补充。
【关键词】:侗族 咚咚推 形态 象征符号 象征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绪论10-17
  • 一、选题缘由10-11
  • 二、研究现状11-15
  • 三、研究方法15-17
  • 第一章 "咚咚推"的民族志背景17-25
  • 第一节 "咚咚推"的自然空间17-19
  • 第二节 "咚咚推"的人文背景19-25
  • 一、侗族的历史脉络19-20
  • 二、"咚咚推"的地方性文化20-22
  • 三、"咚咚推"的历史渊源22-25
  • 第二章 "咚咚推"的形态考察及研究25-41
  • 第一节 当前传统中的形态分析25-36
  • 一、仪式过程25-27
  • 二、舞蹈身体语言27-36
  • 第二节 展演与传统共存36-41
  • 一、展演中的舞容36-39
  • 二、由"精神货币"到"物质货币"39-41
  • 第三章 "咚咚推"的象征意义解读41-55
  • 第一节 "咚咚推"仪式象征符号整体构造41-42
  • 第二节 "咚咚推"中的符号隐喻42-49
  • 一、舞动中的行为隐喻42-47
  • 二、舞动中的实物隐喻47-49
  • 第三节 "咚咚推"的象征表达49-55
  • 一、农耕意识49-50
  • 二、等级意识50-51
  • 三、尚勇精神51-52
  • 四、儒家思想52-53
  • 五、灵魂观念53-55
  • 结语55-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3
  • 后记6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元贵;;从艺术研究到仪式研究——审美尺度研究的新起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朴永光;;传统舞蹈保护中的价值判断[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贾建文;试论民间舞蹈与宗教[J];大舞台;2005年02期

4 王建民;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琪亚;;民间祭祀的世俗与功利:“精神货币”需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056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56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