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过程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和培养
本文关键词:论声乐教学过程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和培养
【摘要】:教授声乐作为传统的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在音乐学科中,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更是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看,学生喜欢追求远远超出自己演唱水平能力的作品,对于外国音乐作品的盲目追求等现象,是声乐教学偏离了正常教学的轨迹,偏离了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世界各国国家"人文素质"的水平取决于国民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声乐教师应把"人文主义精神"贯穿在声乐教学的金过程。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声乐教学 人文主义精神 体现 培养
【分类号】:J616-4;G642
【正文快照】: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那个行业和职业,都在反映 素质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所以艺术教育工作中更应出国民“文化素养”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 该讲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贯穿于整个艺术教学活动中,作为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人文主义精神”教育的体现与培养就 艺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有成,陈万;试论气质类型与歌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康国晶;;“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刘洪巨;;论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李磊;;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张敏桦;;高师声乐教学中儿童声乐教学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临洪;;文人画墨色与声乐音色[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康慧丽;;论歌唱的主动与被动学习心理[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陈利军;;谈如何认识作曲家的创作[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军;;多彩的旋律——论音乐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孟子厚;戴妮娜;夏博雯;;小型古乐厅的声学设计[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涂怡岚;;论周小燕声乐教学整体观的形成和确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黄先文;张刃;;歌唱音乐治疗[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4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8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9 祝欣;叙述的交响[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杰;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雅婧;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理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娅卓;邯郸“街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秀昀;声乐教学术语的辩证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静;试论声乐教学中的听觉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荣家;“内心听觉”在声乐教学中的调控作用[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沪;;科学革命中的基督宗教与人文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沈洁;;西方文艺复兴绘画艺术中的人文精神[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苏光文;;“仁,天下归仁”:吴宓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马晓梅;;探析波普尔科学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3期
5 方向军;;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历史渊源[J];丝绸之路;2010年08期
6 祝红远;;但丁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局限[J];西江月;2010年16期
7 张武英;;汉字构形表现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8 李艳梅;;国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状况分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9 彭文清;;当代书法美学应高扬人文主义精神[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吴冬梅;;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婷;;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人文精神[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万波;;船山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微[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田永衍;;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论[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萧盈盈;;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摘要)——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殷相印;;王希杰的人文主义修辞观[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梁获;;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万本根;蔡方鹿;;弘扬易经之道的优秀传统,,恢复中华礼义之邦[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张丽;;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A];第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廖文杰;;“和商”理念导向的城市发展策略[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轶群;从雅典奥运报道看新闻中的人文主义精神[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司各特·麦克勒米;植根于人文主义精神[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王琪森;从“同志”称谓说到人文精神重构[N];解放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敖虹;浙人施衍彦:中庸的人文地产派[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王琪森;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回溯和呼唤[N];文学报;2000年
6 吴光;儒家的“缘”观念及其现代意义[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侯天祥;让生命走向丰富和绚丽[N];山西日报;2006年
8 朱红;汉代玉舞人和舞蹈[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高蕾 文博;传播中的人文:在深入微观中贴近每一个人[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俞天白;人文精神的缺失与“经典”的泛滥[N];文汇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智强;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蒋书丽;论吴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杨;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王善科;戴维·洛奇创作中的知识分子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丹;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邓丽;试评路德的人文主义精神[D];四川大学;2003年
5 樊志彬;“胡适思路”在二十世纪人物传记中的隐性流淌[D];兰州大学;2007年
6 袁春艳;试论马克·吐温的自然观、文明观与人文主义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伊琳;天国到人世的殊途[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圳;论油画创作的社会现实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毛欣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取向的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胡斯乐;人文主义精神内容在蒙古文学中的演变及发展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74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7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