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艺术歌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8:20
本文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研究
【摘要】:陆在易是中国当代乐坛以声乐创作享誉中外的作曲家,被专家评价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他创作的艺术歌曲以体现对“祖国前途与民族命运持之以恒的深情关注和哲理审视”为母题,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个性的创作技法,鲜明的时代精神内涵,又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强烈的雅俗共赏性,曾被授予三次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殊荣、“中国人最喜爱的歌曲”等称号。 本文以陆在易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以他八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作为分析蓝本,对其创作思想、创作技法进行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并得出结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所折射出的题材时代性、主题简洁性、旋律民族性、歌词通俗性、伴奏意像性等特征应为中国当代雅俗共赏艺术歌曲创作的主流。他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将旋律、技法、民族精神、社会融于一种体裁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艺术歌曲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陆在易 艺术歌曲 创作思想 创作技法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J60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8
- 第一章 陆在易及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概述8-12
- 第一节 陆在易的艺术生涯8-9
- 第二节 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概述9-12
- 第二章 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思想12-20
- 第一节 “音由心生”的情感道路12-14
- 第二节 “和而不同”的创作追求14-16
-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16-17
- 第四节 打造精品的创作意识17-20
- 第三章 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20-46
- 第一节 大爱情怀的题材选择20-23
- 第二节 简约主题的全曲贯穿23-27
- 一 特殊音列贯穿的民族化创作23-26
- 二 特性民族化节奏型的贯穿26-27
- 第三节 宣叙吟唱的旋律语言27-30
- 第四节 同构异式的歌词处理30-35
- 一 “活用”一段式歌词30-32
- 二 “妙用”衬词32-35
- 第五节 古今融合中的和声创新35-40
- 一 和弦结构多样性的汇通35-38
- 二 不同调式色彩的多样性融合38-40
- 第六节 精雕细琢的伴奏织体40-46
- 一 音型的具象模仿40-41
- 二 音型的细微心理刻画41-42
- 三 钢琴语言意境的渲染42-43
- 四 从属部分的内涵塑造43-46
- 第四章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建华;;《我爱这土地》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1期
2 蒋快安;;简析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张海坤;戴俊超;;简练与同构之美——陆在易艺术歌曲的主要特色[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淼鑫;苏夏、陆在易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之比较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杨柳;陆在易艺术歌曲风格探究及演唱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方;陆在易艺术歌曲艺术性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4 邱爽;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及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虞滨鸿;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演唱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殷志华;陆在易四首大型合唱作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臧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及风格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猛;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9 董妍;俞绂棠音乐创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4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7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