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双六选点”解析来凤土家族原生民歌的唱词音声地域性特点——以《直嘎多里嘎多》为例
本文关键词:试用“双六选点”解析来凤土家族原生民歌的唱词音声地域性特点——以《直嘎多里嘎多》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唱词音声 双六选点 唱词的显性音乐符号 唱词的隐性音乐符号
【摘要】:《唱词音声解析》1是学者钱茸的一个音乐语言学研究课题、一个把唱词音声作为音乐文本来探究的议题,于2012年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笔者细致阅读完钱茸老师于2009年以来陆续发表的十余篇关于"唱词音声"的论文后,对这一新锐的非乐谱类研究手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唱词音声解析》理念与一套唱词音声系统探究模式即"双六选点"2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因此,笔者将采用"双六选点"模式解析恩施州来凤县土家族原生民歌的唱词音声。
【作者单位】: 空政文工团;
【关键词】: 唱词音声 双六选点 唱词的显性音乐符号 唱词的隐性音乐符号
【分类号】:J616.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多元学科的碰撞与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学者不满足于纯乐谱类的音乐形态分析的现状,纷纷迈出了探寻的脚步。学者钱茸借鉴现代语言学方法努力建立与完善音乐语言学研究体系,从而更全面地诠释与把握地域性音乐价值。笔者细致阅读完钱茸老师于2009年以来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茸;;《唱词音声析》理念与新版“双六选点”[J];歌海;2013年01期
2 钱茸;;浅析沪剧唱词音声的地域性音乐价值——兼推“双六选点”[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钱茸;;浅谈汉藏语系鼻音语言对中国传统声乐的影响[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周青青;汉语语音的声、韵因素在汉族民间歌唱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芝;;浅谈钢琴改编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2 耿声涛;张小晓;;“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从秦腔板胡曲《欢音杀妲己》与《苦音杀妲己》试比较二胡与板胡的应用[J];北方音乐;2009年04期
3 席军平;;兰州鼓子《吕蒙正赶斋》音乐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4 章佩君;;台州民歌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5 叶晨光;;浅谈视唱练耳教学[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6 佟鑫;;三首同词异曲的山西民歌《绣荷包》浅析[J];才智;2008年14期
7 许澄;;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0年07期
8 曾世权;;浅谈民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杨宏伟;浅议中国民间音乐的传承[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静;;美学角度探微科尔沁民歌原生态艺术形式的现代演绎——《嘎达梅林》从民歌到影视的文化建构[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超颖;;普通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刍议[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梅军;濒危的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刘思军;中国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东方语境[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5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丁崇明;昆明方言语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茸;;从方言的存在与流失谈中国多元音乐的维护[J];人民音乐;2006年04期
2 钱茸;;浅析沪剧唱词音声的地域性音乐价值——兼推“双六选点”[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耿生廉;浅议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4 M·胡德,刘抗口;谈谈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5 周青青;汉语语音的声、韵因素在汉族民间歌唱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6 傅显舟;汉语唱法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钱茸;;原文唱词在歌唱中的地域性音乐价值谈——“唱词音声说”三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10 桑海波;;中国民族器乐的“和色”特征[J];中国音乐;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制度与生活”观照下的庙会音声变迁——以江苏省姜堰市里下河地区会船、龙会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1年02期
2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唱词音声说”再探[J];中国音乐学;2011年03期
3 范卫平;;“复义”视角中的“音声相和”[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林乐飞;;河洛地区民间信仰与仪式音声之依附共生——以河南洛阳地区还愿仪式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5 李红梅;;“成吉思汗祭祀”仪式音声的考察与研究[J];中国音乐;2013年02期
6 王春德;;苗语黔东方言清鼻音声类的口音化[J];民族语文;1984年03期
7 束有春;先秦音声之美的发展历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8 何阳;;足音声声[J];青年博览;2007年13期
9 张秀清;;《老子》“音声相和”试读[J];语文学刊;2012年09期
10 烈浦;;最原始与亲切的音声[J];天涯;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 李修建;从“雄伟”到“整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葛培岭;光彩鲜丽的学术新花[N];河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超;该拿什么音声“献”给你?[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晓林;李莪华庙会中的音声调查与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3年
2 周翔;凉山彝族“列目丛毕”仪式及毕摩经诵音声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华;榆林市鱼河镇“府城隍”庙会音声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4 王李玲;地方文化语境下社群身心健康维护方式探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蒯路阳;包头市东河区“妙法禅寺”祭祀仪式音声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6 韦玺;唱出来的“阴间”[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文君;东门岛妈祖诞辰信仰仪式音声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文慧;科尔沁蒙古族萨满仪式音声的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4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7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