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虽然已经成绩斐然,但其深入发展还需要积极借鉴其它艺术形式,尤其是可以借鉴传统戏曲形式。本文在分析我国传统戏曲艺术魅力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必要性和具体表现,并就如何在民族声乐中借鉴传统戏曲形式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关键词】: 民族声乐 传统戏曲 借鉴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民族声乐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化政策与方针的指导下有了重大发展,不仅在借鉴吸收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民族声乐理论,而且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沛然;;谈黄梅戏曲演唱——正确借鉴声乐科学发展体系[J];黄梅戏艺术;2009年01期
3 黄丽珠;;认知与思考:民族声乐创作的创新之路——从歌曲《你会爱上他》谈起[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年04期
5 焦春梅;;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J];中国音乐;2006年01期
6 丁冀芳;;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分析及演唱要点——以《梅兰芳》和《千古绝唱》作品为例[J];艺海;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2 鲁林;;关于民族声乐多元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3 张风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变奏”——从作品的创作及演唱风格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北方音乐;2011年12期
4 蔺丽君;;五大声乐教学误区探讨[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5 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郝宝珠;;论当代多元语境下的高校声乐教育[J];大家;2010年15期
7 王刚;;对少数民族地区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4期
8 孙晔;;民族声乐教学如何借鉴民族音乐[J];大舞台;2010年09期
9 张霞;;彭丽媛演唱的艺术特点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10 范政;;论昆曲对高师民族声乐教学的借鉴[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宏彬;黄梅戏演唱方法之科学性与独特性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莹莹;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瀛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风格问题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刘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5 杨姗姗;论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角色的形象塑造[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娟;郭兰英与彭丽媛歌唱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缘;和而不同,,多元并存[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杨林;民族声乐豫剧元素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文静;三代“喜儿”演唱艺术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10 杨皎;高校少数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玉萍;浅谈戏曲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定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王飞;;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梁岚;;京剧演唱对民族声乐声韵的指导[J];剧作家;2006年04期
4 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艳慧;;民族唱法与戏曲声乐的关系[J];四川戏剧;2006年03期
6 尚小云;谈四功五法[J];戏曲艺术;1982年02期
7 辛雨歌;;谈戏曲身段的教学[J];戏曲艺术;2008年03期
8 王保荣;;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云文;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广东省“民族声乐研究座谈会”纪要[J];中国音乐;1984年01期
10 席强;“润腔”初探[J];中国音乐;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呐;民族声乐训练班胜利结业[J];中国音乐;1981年04期
2 周大风;漫谈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3年01期
3 任风秋;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4 郭克俭;民族声乐男声的几种演唱模式[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廉明子;民族声乐艺术演唱综合能力刍议[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杨丽;浅谈民族声乐中字的演唱——兼谈我教学、演唱的一些体会[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朱红;;民族声乐的特性与发展[J];艺海;2009年01期
8 彭晓玲,吴凡;戏曲板式结构与我国当代民族声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徐占占;科学的发声 民族的风格——王品素教授民族声乐教学经验探讨[J];人民音乐;1999年10期
10 陈红卫;从“字正腔圆”看我国民放声乐教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大康;;传统戏曲录音经验体会谈[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2 郑国权;;历代积淀,多元形成——略论泉州南音何以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曹书杰;;即将消逝的历史文化名片——赵县西朱家庄秧歌[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曹翠省;;论民族歌唱演员的全面修养[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杨敏;;论海城高跷秧歌传统的表演程式[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来达;戏曲音乐的八大变异[N];音乐周报;2008年
2 晨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声乐的发展要坚持多样化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金惠子;民族声乐文化的优秀传承者——黑力[N];音乐生活报;2011年
4 石惟正;我的民族声乐观[N];音乐周报;2000年
5 梁占峰;唱法与审美多元化[N];音乐周报;2004年
6 天水市歌舞团 杨涛;浅谈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N];天水日报;2009年
7 金鹿;黄钟大吕中国流[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韩溪;站得再高些 想得再远些[N];文艺报;2000年
9 记者 原中倩;良好个人修养是学艺的基础[N];海南日报;2009年
10 崔彦海;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N];中国艺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祖英;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 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吴艳;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飞;论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中传统戏曲元素之沁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娴静;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具体运用[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3 李桂梅;试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上的关系[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4 龙丽娟;中国戏曲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立峰;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丽娟;郭兰英的歌唱艺术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宁岩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脉络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洁玉;从音响载体看我国20世纪80年代民族声乐发展状况[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10 王佳丽;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相互融合[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08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8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