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理论论文 >

倪洪进钢琴作品《壮乡组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04:39

  本文关键词:倪洪进钢琴作品《壮乡组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倪洪进 《壮乡组曲》 创作技法 壮族民间元素 演奏分析


【摘要】:倪洪进先生1935年出生于上海,1947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杨嘉仁、周广仁、勃隆斯丹、范继森。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她是直到8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唯一的在苏俄钢琴学派故乡受到该学派系统教育的中国钢琴家。倪洪进不仅是一位钢琴教育家及演奏家,又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其钢琴乐曲的创作风格多元,反映出整个中国钢琴创作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音乐经过文化大革命后正处于一个恢复阶段,众多作曲家在探寻中国民族音乐的出路。倪洪进先生以壮族民间风情为题材,创作了有着浓郁壮族民间特色的钢琴作品——《壮乡组曲》。这套组曲包括了四首作品:《船从远方来》、《歌圩》、《摇篮曲》、《酒歌》。作曲家通过这些作品力求将壮族民问歌曲与西方现代语言元素巧妙结合,表现壮乡风情。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倪洪进学习及创作经历的介绍,第二章对《壮乡组曲》的选材特点进行分析,第三章对《壮乡组曲》的创作技法进行分析,第四章分析《壮乡组曲》中壮族民间元素的体现,第五章是对《壮乡组曲》的演奏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审美特点。 《壮乡组曲》让我们真实地体验了壮族浓郁的民间风情,同时弘扬了其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语汇,充分体现了壮族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与独特魅力。
【关键词】:倪洪进 《壮乡组曲》 创作技法 壮族民间元素 演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2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倪洪进的创作经历13-18
  • 一、个人学习经历(1959年以前)13-14
  • 二、“改编曲”创作时期(七十年代早中期)14-15
  • 三、“独立”创作初期(七十年代后期)15-16
  • 四、“独立”创作发展期(八十年代)16-18
  • 第二章 《壮乡组曲》创作素材特点分析18-24
  • 一、组曲及其特点18
  • 二、壮族风俗特色18-20
  • 三、《壮乡组曲》素材来源分析20-24
  • 第三章 《壮乡组曲》创作技法中“中西融合”的特点分析24-38
  • 一、二度音程和声的运用24-27
  • 二、四、五度音程结构和声的运用27-30
  • 三、调式变音的运用30-32
  • 四、转调模进32-34
  • 五、复调技法的运用34-35
  • 六、线性结构的和声运用35-38
  • 第四章 《壮乡组曲》中广西壮族民间特性元素的体现38-51
  • 一、壮族语言音调特征38-40
  • 二、壮族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0-44
  • 三、壮族自然风景在作品中的艺术化体现44-45
  • 四、壮族传统风俗在作品中的体现45-46
  • 五、壮族民间乐器音色在作品中的模仿体现46-51
  • 第五章 《壮乡组曲》的演奏诠释及其审美特点51-59
  • 一、《船从远方来》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51-53
  • 二、《歌圩》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53-55
  • 三、《摇篮曲》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55-57
  • 四、《酒歌》的演奏诠释及审美特点57-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1
  • 科研成果61-62
  • 致谢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浩;倪洪进钢琴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87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087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