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剧《风流寡妇》主要唱段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5:14
本文关键词:轻歌剧《风流寡妇》主要唱段之研究
【摘要】:轻歌剧是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歌剧体裁。它多采用轻松的形式,侧重于讽刺当时社会现实,具有较强娱乐性。 轻歌剧的诞生,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当时的欧洲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随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歌剧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歌剧艺术不只为统治阶级服务,它日渐被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与欣赏;其次,观众希望看到更丰富的表演形式。19世纪60年代维也纳轻歌剧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弗朗茨?莱哈尔(Franz Lehar)的音乐创作中,轻歌剧是最重要的创作形式,正是他引领着维也纳的轻歌剧创作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的作品一向以轻松欢快的剧情、诙谐幽默的语言、浪漫活泼的旋律、华丽丰富的管弦乐配器著称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当属《风流寡妇》。这是一部三幕轻歌剧,作品以繁华大都市巴黎的国际社交界为舞台,通过美丽、富有的寡妇汉娜曲折的爱情故事,展现了20世纪初期欧洲上层社会的生活风貌。自1905年首演以来,《风流寡妇》一直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经常上演的剧目之一,可谓轻歌剧中的奇葩,在维也纳轻歌剧乃至欧洲歌剧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品之所以受到各个阶层的青睐,除了诙谐幽默的表演形式及引人入胜的剧情外,优美的浪漫主义音乐形式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也为这部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文以维也纳轻歌剧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莱哈尔的生活背景、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对《风流寡妇》的唱段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这部轻歌剧基本的音乐特征等方面来更为准确的演绎这部作品。文章首先从音乐的本体(包含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和声织体等几个方面)分别剖析了轻歌剧《风流寡妇》中三首著名咏叹调《维利亚之歌》、《古时候有一对王子和公主》、《默默倾听》的创作特征;其后,笔者从演唱角度探讨作品的角色设置、人物性格塑造以及总体演唱的提示要求,并对上述三首唱段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以期能让更多的学习及研究者对莱哈尔这部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品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全文结构如下:引言;第一章,莱哈尔及其轻歌剧《风流寡妇》;第二章,《风流寡妇》主要唱段的本体研究;第三章,《风流寡妇》主要唱段的演唱研究;结语。
【关键词】:轻歌剧 莱哈尔 《风流寡妇》 本体 演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第一章 莱哈尔及其轻歌剧《风流寡妇》10-18
- 第一节 轻歌剧的发展简述10-13
- 第二节 作曲家莱哈尔的生平和主要作品13-14
- 第三节 《风流寡妇》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14-18
- 第二章 《风流寡妇》主要唱段的本体研究18-27
- 第一节 女高音咏叹调《维利亚之歌》18-22
- 第二节 男高音咏叹调《古时有一对王子和公主》22-24
- 第三节 男女二重唱《默默倾听》24-27
- 第三章 轻歌剧《风流寡妇》主要唱段的演唱研究27-50
- 第一节 《风流寡妇》的角色设置与主要人物性格分析27-29
- 第二节 《风流寡妇》整体演唱要求总述29-34
- 第三节 《维利亚之歌》的演唱要求与提示34-40
- 第四节 《古时有一对王子和公主》的演唱要求与提示40-46
- 第五节 《默默倾听》的演唱要求与提示46-50
- 结语50-51
- 注释51-52
- 参考文献52-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55
- 致谢5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瑾;轻歌剧《风流寡妇》的音乐及精彩唱段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4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usictheory/1104042.html